|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最长,故称冬至。 冬至历史渊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福州俗称“冬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也是判断气候的一个节点,福州谚语:“冬至是月头,棉被盖过头;冬至在月中,没雪又没霜;冬至在月尾,掏起犁把去烘火”,这是老祖宗的留给我们天气经验总结,农民也作为农事活动的参考依据,冬至前后,他们谈论冬春气候,安排来年农事计划。 冬至 节气三候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鹿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 节气习俗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搓米时 福州称冬至为 “冬节”、“团圆节”,在冬至前夜全家围坐搓米时,寓意团圆。搓好之后,冬至早上煮熟,外裹黄豆粉加糖食用,象征好运。 (福建民俗博物馆供图)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冬至 节气诗词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