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社教 > 观闽俗知闽风 > 正文

闽俗时节|闽式饮食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

2023-04-05 10:50:00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静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公历4月4-6日交节,斗指乙,太阳达到黄经15°时。

又到一年清明时,自古以来,福建就有“吃清明”的习俗。对于福建各地来说清明的食俗可谓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福州人的清明节必少不了“菠菠粿”。菠菠粿又叫清明粿,是清明节习俗中的传统糕点,因为外皮是用菠菜汁混入米浆揉成的而得名。福州人相信菠菜的青绿色是春天绿意的美好代表,因此清明节里桌上的一盘菠菠粿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菜肴。

在莆田,人们会食用一种极具特色的节果,因其外形酷似乌龟而称为“清明龟”。这种食物多以糯米和清明草混合制成,以红豆、绿豆或地瓜干加红糖制成馅料包入中间,再用龟形木印压成龟状。莆田民间传说龟与凤、龙、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寓含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每年清明节期间,莆田人会制作“清明龟”来纪念祖先,祈求平安喜乐。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一到清明前后,畲族人家家户户就开始制作乌稔饭。这种食物主要以乌米为主要原料,乌米煮熟后米香醇厚,比一般的糯米饭更加诱人。飘香软糯乌稔饭成为畲族与汉族沟通的桥梁,畲族人会将乌稔饭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在清明这天,福鼎上山扫墓的人家都会挑着两三个麻袋或箩筐到墓地,里面装满了“墓饼”,待扫墓结束后派发给来讨的人。孩子们会在清明节相约早起上山讨“墓饼”,据说谁家的墓地上来的人越多越好,是个好兆头,代表兴旺和繁荣。“墓饼”,主要是“继光饼”,简称“光饼”。清代施鸿保《闽杂记》所载:“明朝总兵戚继光为平定福建沿海一带的倭寇而制作的一种以备行军食用的干粮,后来演变成老百姓对戚公抗倭卫国英雄行为的一种尊崇和怀念的象征。”

每逢清明时节,闽南地区的家家户户就会准备润饼菜,类似于福州的春卷。面粉制成薄皮,内里卷入胡萝卜丝、肉丝等材料做成的薄卷就是闽南人餐桌上的一道风味佳肴。轻轻咬下一口润饼,满嘴都是面粉的微甜混合着食物的咸香的奇妙口感。闽南的“润饼”,由于其白皮红馅的特征,被赋予了“包金包银”的招财寓意。

每到清明,邵武市很多乡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面粉,而是大米和水曲混制而成。把糍粑捏成一个小碗的形状,然后往里面填入多种食材混合炒制的菜就可以吃了,一口咬下去,口感层次丰富的馅料,外皮Q弹软糯。

暖菇包是三明泰宁传统的特色小吃,在当地,每逢清明时节,每家每户都要动手制作暖菇包,用来献给土地神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保佑家里五谷丰登。暖菇包分菜馅儿和甜馅儿,菜馅儿由腊肉、春笋、香菇等混炒而成;甜馅儿主要是红豆、红糖。刚出锅的暖菇包白里透绿,油软滑润,诱人嘴馋。

客家“艾糍”,青碧玲珑,清香祛风。福建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在龙岩市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妇女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清明时节恰逢小麦、甘蔗收割完成,旧时泉州劳动人民因生活拮据,只能将麦粉与蔗糖混合揉团蒸煮,以此作为祭品,久而久之,成了泉州清明节的一样传统食物——麦馅粿。麦馅粿有咸甜两种口味,咸的外皮呈绿色,甜的外皮呈褐色。

武夷山吃的粿不叫清明粿,而是“鼠曲稞”。清明时节,采下田间嫩绿的鼠曲草,混合其他馅料,制作成鲜香腊肉春笋馅或清甜顺滑豆沙馅的鼠曲粿,码齐上锅,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清香,它的特点是能长时间保存。武夷山人在清明节习惯食用鼠曲稞这种绝妙点心,这不仅是春的馈赠,更是满满的儿时记忆。

永定有句俗语说:“没吃过‘清明粄’,便不算过清明节。”清明粄其实是苎叶粄。摘取新鲜雏嫩苎叶,洗净后放入锅中煮熟,然后去水、捣烂。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和盐混合均匀,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有人喜欢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

清明前后,冷暖空气交替频繁,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平素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受湿邪影响,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头身困重、乏力嗜睡等情况。此时饮食应“省酸增甘”。春天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因此,春季饮食忌酸。宜食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