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 正文

建行力推绿色信贷支持“生态福州”发展

2016-04-06 17:59: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当前,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近年来,在榕银行业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用绿色金融推动"生态福州"发展。以建行福建省分行为例,截至2015年末,该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超过173亿元,主要覆盖了核力发电、风力发电、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铁路运输业、城市轨道交通等环保、新能源及绿色交通运输行业。

绿色信贷下的生态效益

利用金融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供给侧改革,绿色金融成为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循环增长,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抓手。

福建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省(不含厦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贷款余额1398.47亿元,从高污染、高耗能和高环境风险行业累计退出贷款 337.25亿元。这一投入所实现的另一项收益是:可促进项目企业年节约标准煤419.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30.03万吨、化学需氧量5.58万 吨、二氧化硫2.18万吨,节约水资源309.97万吨。

“其实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和每位市民,都分享了绿色金融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建行福建省分行公司业务部相关人员说道。

位于鼓山镇的福州市洋里污水处理厂是我市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了保证该厂工程项目顺利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建行为项目公司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53亿元。

据了解,该厂承担着福州城区68%的污水处理任务,去年10月(四期)项目建成后,该厂污水总处理规模达60万吨/日,总服务人口约200万。同时,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回用水标准,可用于花木浇灌、补充河道景观用水等循环利用。这极大地减少了污水对城市水体的污染。

同样,在晋安区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利用垃圾焚烧的发电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排放垃圾体积的85%~95%,还可以为市民用电供应清洁能源。近年来,建行为这一"绿色客户"提供了超过4亿元的贷款支持。

此外,建行还为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福清鲤鱼山风电、闽清北美环保有限公司、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安水力发电厂等重要的"绿色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机制保障下的绿色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对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经济循环等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信贷机制。

“发展绿色金融已是国家战略。建行每年都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变化,制定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规划。”建行福建省分行公司业务部相关人员表示,建行从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流程管理、内控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突出绿色信贷导向,完善和优化绿色信贷管理体系,从而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保障。

具体而言,在行业选择方面,建行以节能减排为导向,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相关行业,并逐步压缩退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明确限制的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严重过 剩行业信贷规模,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对于不符合国家各类环境保护政策的信贷业务,执行严格的“环保一票否决”授信制度。

除了高标准的准入机制和贷前把控,建行对贷后管理也十分严格。据了解,建行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作为客户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信贷全流程管理密切跟踪客户及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客户及项目信贷准入、客户分类及信贷退出的重要依据。

“完善的绿色信贷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征信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从而持续发挥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的作用。”建行福建省分行相关人员表示。

长期以来,建行福建省分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把绿色信贷业务规划和支持“生态福州”建设相结合,在客户准入、信贷审批、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都形成了可持续、可推广的经验,并让社会大众都共享了绿色金融带来的益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