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证券 > 正文

明辨是“非”|当心!年终奖别入预付费类非法集资的坑

2024-01-30 17:21: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网策划推出系列宣传教育短视频节目——《明辨是“非”》,节目将以各类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例为主要题材,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知识普及和风险警示,提升全民“防非”意识和能力。

岁末年初,很多消费者期盼了一年的年终奖到手,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但有些“坑”必须警惕,不然年终奖还没捂热,可能就掉进陷阱里了。

如今,不少消费者手里都有很多的充值会员卡,像餐厅吃饭充值返钱,理发店充值打折,还有健身房、游泳馆、小孩的课外辅导班等。但近几年预付卡问题也频频曝岀,成为消费投诉的重灾区。个别不法分子甚至假借办理预付卡或预付消费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金融犯罪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姚东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的采访时分析称,预付卡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融服务类预付卡,国家对这类预付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第二类是民事主体之间签订服务合同的预付费,像常见的健身卡、美容卡、饭店充值卡等就属于此类。这类单用途预付卡是双方达成的服务合同,消费者需要当心。当消费者进行这类消费,觉得自己占了很大便宜的时候,可能正是需要格外留心的时候。

如果一个商家承诺在一段时间内返还消费者预付卡里的部分甚至全部本金,并且还会定期支付高额的收益,那很可能就是“预付消费类非法集资”。骗子们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公开宣传,夸大、虚构项目,让消费者觉得机不可失,然后迷迷糊糊地交出了自己的钱财。

此类运作模式实际上是变相承诺高额回报,违背消费服务的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想享受优质服务,又想从中赚钱,抱着“勤俭持家”的心态去占小便宜,最后可能会成为骗子的目标。结果不仅钱没赚到,本金也打了水漂。

当然有些商家并非一开始就抱着“非法集资”的目的骗消费者办卡储值,但可能在经营过程中把钱挪作他用,最后资金链断裂,或者生意垮了,不得不卷钱跑路。所以消费者自己需要多留心眼。

姚东认为,消费者预付类消费应注意与自身的经济能力及实际需求相匹配。姚东特别提醒家长们在进行教育培训类预消费时要注意选择正规的、有信誉的教育机构,同时关注教学活动是否具有连续性,如果报一个班,三天两头换老师,就要小心了。

在预付消费时做到以下4点,将有助于大家避“坑”,守好自己的年终奖。

第一,消费者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不要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不受促销的诱惑。

第二,每次充值金额不宜过多,谨慎选择预付额度过高、服务周期过长的预付款消费。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量来购买预付款消费卡,不要贪便宜一下子大量购买,以避免承担过多风险。

第三,签订预付卡合同时,应明确预付卡的功能、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卡条件、违约责任等一系列事项。

第四,发现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异常时,最好及时向消协或者市场监管部门等反映情况,一旦商家有跑路倾向,要第一时间报警。

防范和远离非法集资,别做下一个受害者。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收看中国经济网防范非法集资系列视频节目《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