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红(左二)和德国的合伙人到中国参加“南京创新周”活动。 (受访者供图) 一袭玫红色长裙,披肩卷发打理有致,鼻梁上端架着红框眼镜;宽阔的额头,娇小的身材,笑起来几颗小虎牙让人备感亲切;讲话略带南方口音,语速飞快但条理分明……初见唐志红是在北京的冬天。在石景山区中欧科技创新中心,爽朗热情、精明干练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 “还在倒时差。”虽面带倦意,但谈兴甚健,唐志红笑称自己是“女飞人”。慕尼黑、北京和南京,近年来,随着中德在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她经常需要“几头跑”。作为中德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和慕尼黑华星艺术团团长,在德19年间,唐志红是中德友好交往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因缘际会扎根德国 “浦兰之交,南京市浦口区与Landshut市(德国巴伐利亚州兰茨胡特市)结成友好经贸合作城市。”在巴伐利亚州美丽的伊萨尔河畔,唐志红发完朋友圈,终于如释重负。透过屏幕,能感受到她满满的成就感。连续一周,她都在为两个城市对接合作紧张忙碌着。 近年来,为促成中国南京市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合作,唐志红这个“红娘”没少操心。这两座城市在她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一切要从20多年前说起。1995年,唐志红是南京大学国际商务英语系的大二学生。彼时,恰逢德国巴斯夫公司和中国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会谈在南京举行。唐志红成为巴斯夫公司一名高管夫人的陪同翻译志愿者。此后,两人一直保持友好的邮件往来。 2000年,在对方的盛情邀请下,唐志红和丈夫决定一起辞职,申请到德国留学。当时,他们已经在江苏省供销社工作3年,生活非常安稳。 “我的家人反对我和丈夫出国读书。”为此,唐志红没少和家人磨嘴皮子,“还是想趁年轻出去看看。” 凭借良好的德语底子,突击学习几个月后,唐志红夫妇双双拿到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攻读应用计算机专业。 “从英语专业转到计算机专业,学习上还是比较吃力的。”在德国留学的几年,唐志红和丈夫专注学习,生活简单而充实。 “德国的基础设施便利,公共服务完善,科研氛围也很好。”唐志红渐渐适应并喜欢德国的生活环境,决定和丈夫一起落地生根。 2005年,丈夫进入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林德公司工作,唐志红也跟着到了慕尼黑。在慕尼黑的最初几年,唐志红并没有急于找工作。儿子和女儿的相继出生,让她沉浸在做母亲的喜悦之中,也悄然改变了她的职业发展之路。 牵线中德创新创业 2012年,唐志红开始自主创业。创业之初,她成立了商务咨询公司。 谈及创业初衷,她坦率地说:“当时小女儿安娜才几个月大,就想做一份可以自己安排时间的工作,并没有多么宏大崇高的目标。而且,当时国内陆续有不少人通过亲朋好友找到我,希望了解德国的情况,并请我帮忙对接德国的资源,成立商务咨询公司水到渠成。” 随着公司的咨询业务不断扩大,机会也随之而来。2013年,唐志红认识了到慕尼黑寻找合作的南京麒麟高新区招商处负责人。“我们一拍即合,达成合作。”唐志红说,此后,每年公司都会帮助麒麟高新区在德国做宣传。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南京市麒麟高新区成功引进很多德国企业入驻。 “中德双方都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随着中国“双创”和“万侨创新”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2015年底,唐志红同时在南京和慕尼黑成立中德科技创新中心,并以“双中心”模式运作,为中德两国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 “在南京,我们近期与欧洲著名大学和研究院合作,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智能自动化研究院、蛋白质药物研究院。未来还将促成与欧洲建立数据研究院、汽车轻量化创新中心、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等。”她表示,中德科技创新中心以研究院为核心,吸引国内和欧洲高科技企业落户南京,形成产业集聚。 2018年,在国务院侨办和北京石景山区的邀请下,唐志红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设立“中欧科技创新中心”,正式开启“多地跑”模式。 作为北京侨梦苑重点产业功能区之一,中欧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中国北京、德国慕尼黑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3个中心。“希望搭建起中欧科技创新桥梁,为中国和欧洲的科技创业者、大学及科研机构等提供全面的合作交流机会,促进更多欧洲先进科研成果在国内落地转化。”唐志红说。 身体力行传扬文化 “我爱你,中国”“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肤的旗帜上写着中华”……7月6日,《我爱你,中国》《故乡的云》《祖国的赞美诗》《劳动最光荣》等一首首动听的中文歌曲,在慕尼黑中德科技创新中心流淌开来。这是2019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慕尼黑分赛现场。该活动由德国慕尼黑华星艺术团承办,唐志红是艺术团团长。 “在海外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中文歌曲,大家都心潮澎湃,深受感染。”唐志红说,慕尼黑华星艺术团成立两年多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让在德华侨华人的心和祖(籍)国更近了,也让中华文化在当地广播远扬。 “今年‘水立方杯’分赛在德国举办期间,我们在中国驻德国总领馆举办‘中国日’活动,包含中国特色的文艺演出和美食,深受德国人的喜爱。活动结束时,很多现场的德国人都意犹未尽,高呼‘能不能再演一遍’。”回忆起现场热情洋溢的景象,唐志红的笑声里洋溢着自豪。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邀请德国友人到中国来。“依托中德科技创新中心和中欧科技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我们经常邀请很多欧洲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伙伴到中国实地考察和洽谈合作,收到的反馈都非常好。他们对中国的发展交口称赞,也一改过去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唐志红说,“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民心相通,建立信任,增进合作。” “希望更多海外华裔青少年能学好中文,不忘中华文化的根。”为了让两个出生在德国的孩子学好中文,唐志红没少操心。前不久,她送刚满13岁的儿子到中国参加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希望他能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想要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华侨华人有责任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当好调和剂和润滑油的角色。”唐志红一直身体力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