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苗接种,这些知识你应该了解
1、福建省实施免疫规划效果如何?
在计划免疫之前,福建地处东南气温湿润易于病毒生长,且原卫生经济条件较差,各类病毒性疾病特别是乙肝、乙脑、麻疹、脊髓灰质炎等处于全国高发状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各疫苗针对病毒性疾病发病率比计划免疫前均下降了99%以上,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麻疹年发病数从1959年报告病例数三十多万例降至2017年几十例,乙脑的病例2017年仅有数例;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低于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高于20%降至目前小于0.5%。流脑、百日咳等其它疫苗针对性疾病均降至历史低位,福建省2004年以来均无白喉病例报告。
2、疫苗接种后如何发挥作用?
疫苗包含致病微生物或其部分成分,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大类。接种疫苗后,通过刺激受种者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应答而产生主动免疫,通常以对病原体产生抗体而显现,这时受种者免疫系统能有效识别并杀灭外来的该种特异病原体。免疫力通常是特异的,能防御与疫苗抗原相同的单一病原体或者较为相近的病原体的侵入发病。
3、疫苗容易受外环境影响吗?
疫苗管理中最主要关注的是疫苗的热敏感性和冷冻敏感性两个属性。热稳定性从最敏感到最不敏感的疫苗顺序为OPV →麻风苗、麻风腮、乙脑减毒苗、甲肝减毒苗→百白破、含百白破联合疫苗→卡介苗→Hib、白破→乙肝苗、甲肝灭活苗、灭活乙脑苗。大部分疫苗每批出厂前通过37℃加速稳定性试验检测(挑战性试验),减毒活疫苗至少达到2天,灭活疫苗均7天及以上。
疫苗应该正确储存和管理,如果不在2℃-8℃存储和运输的疫苗,灭活疫苗影响不大,主要风险是减毒活疫苗的无效接种。风险大小在于总热暴露量,据暴露温度、时间等具体情况不同,特别是长时间在接近37℃及以上暴露时影响较大。
4、预防接种前是否需要进行常规筛查?
每种疫苗的禁忌不尽相同,并有其特殊禁忌;接种时只能通过询问或简单体检判断禁忌,不可能对所有禁忌进行筛查,而且筛查费用昂贵;国际上不推荐接种前对所有禁忌进行常规筛查。外观健康的受种者在接种前不要求进行常规体检(如测体温等) ,但受种者或受种者监护人与预防接种医护人员应知晓受种者健康状况,沟通受种者以下健康状况情况后,由预防接种人员判断可否接种。
5、接种疫苗就能保证不发病吗?
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与疫苗本身特性,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灭活疫苗常需多剂次接种才能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并需要加强免疫接种;减毒活疫苗仅需1-2次接种,就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供稿:福建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