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17:29:30 作者:叶伏国 周涛 潘月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东南网8月16日报道(本网记者 叶伏国 周涛 潘月容) 盛夏时节走进宁德寿宁县下党乡,满目青山绿水。鸾峰桥上、主题展内、幸福茶馆里,游人络绎不绝,一批又一批省内外游客来到下党,感受着这里的日新月异。 横跨在修竹溪的鸾峰桥。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下党乡下党村古村落。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昔日的下党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苦涩是乡亲们记忆中的味道。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让世人了解了下党乡30多年不懈奋斗圆梦小康的精彩故事。 弱鸟先飞今翱翔,如今的下党环境美、产业旺、乡风文明,每一帧都是山乡新画卷,处处散发着幸福生活的馨香。 路通幸福来 从寿宁县城驱车出发,沿着宽敞的公路行驶不到一个小时,便可抵达下党乡。 在“难忘下党”主题展里,下党乡退休干部刘明华向过往来客深情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在“难忘下党”主题展里,下党乡退休干部刘明华向过往来客深情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刘明华从1987年就来到了下党,开始建乡筹备,见证了下党的变化。他形容说,“由于没有公路,我们的群众存在着‘三怕’: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养大猪。” 下党古村落一角。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修路,曾经是最让下党乡人头疼的事,也是最要紧的事。1988年,下党乡成立,10个建制村,8000多人口,人们的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闭塞、落后、简陋是这里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下党乡没有一条公路,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留下了“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深刻记忆。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也让下党从此走上了蝶变之路。 3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帮扶下,党员干部带头引领着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党乡先后开通了进乡公路和跨省公路,通往周边乡镇都有了公路,下党人民从此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 路通了,产业就活了。“养在深闺待人识”的下党生态农产品开始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农副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直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15年,下党乡抢抓机遇,注册“下乡的味道”品牌,开创了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实施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推行“只卖茶园不卖茶”消费模式,带动发展茶产业6200多亩,其中,实现定制茶园1060亩,每亩带来增收8000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坐落于修竹溪溪畔的幸福茶馆。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不仅如此,下党乡还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全乡的茶农都纳入合作社管理,一方面保证了茶叶品质,另一方面保证茶农可享受高于市场价20%的茶青溢价补助、参与公司年终利润分红。 “群众除卖茶青收入,还可以额外得到公司的茶青溢价补助,最多的人领到了6000元。”滴水缘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菊弟说,今年春茶生产,共收购茶青22万斤,茶青溢价20%,为乡里616户茶农发放了28.5万多元的春季茶青溢价分红。从2020年至今,合作社累计5次分红,已发放溢价分红138.5万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收入。2021年,下党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55元,1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下党人民迈上了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