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 10:54:10 作者:张颖珍 雷津慧 何小丽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陈莉瑾在葡萄园里查看生长情况 夏日清晨,大檐渔夫帽、防晒衣、休闲裤、运动鞋……简单收拾一下,新农人陈莉瑾骑上电动三轮车,出发去自家葡萄园。烈日之下,拆袋、修剪,任凭汗珠浸湿衣服,陈莉瑾也能从中收获无尽甜蜜。 新农人、电商主播、葡萄合作社负责人、福安市人大代表……陈莉瑾是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的“葡三代”。过去,陈莉瑾的爷爷等一批象环村民打破传统产业“枷锁”,经营出“南国葡萄之乡”美誉。如今,陈莉瑾等一批新农人,通过探索新销售模式,引进新品种、新种植模式等,续写福安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史。陈莉瑾先后获评宁德市最美乡村创富好青年、2019年度“电商代表人物”、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大家亲切地称她“葡萄妹妹”。 “葡三代”尝试新思路 北有吐鲁番,南有闽福安。 从露天种植到避雨栽培,从增量到提质,一串串葡萄“串”起象环人从脱贫到致富的幸福之路。在老一辈的影响下,对葡萄产业的热爱,是许多象环村孩子打小种在心里的情怀。 2012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陈莉瑾返乡时发现,果农们在“苦等”收购,一头是“性子急”不易储存的葡萄,一头是收购商的不断压价,陈莉瑾开始思考如何让“好果”卖出“好价”。 彼时恰逢网络社交媒体在国内爆火,陈莉瑾结合微博特点,以“直播”形式“晒”出葡萄各个生长阶段,引来众多网友的热情互动。微博营销第一年,她卖出了200多箱葡萄,翌年增至600多箱,第三年5000多箱……不仅扩大销售区域,还能通过订单数合理安排采摘,保证了水果的新鲜度。 从零散客户到大型商超,从初出校门到省乡村创富好青年,而今的陈莉瑾已是福安象环益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葡萄栽种面积达到100多亩,带动果农150多户。今年,合作社预计销售葡萄500多吨,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7月23日,在第九届中国·福安葡萄文化节上,陈莉瑾的葡萄荣获2023年全国早熟优质鲜食葡萄评比金奖。 新路子串起增收链 密林连成线,果实缀满枝。走进葡萄园,果香弥漫,一串串绿色的葡萄晶莹可爱。“这是阳光玫瑰,色泽似阳光,闻香如玫瑰,具有产量高、效益好、货架期长等特点。”陈莉瑾介绍。 在农闲时,陈莉瑾不忘给自己“充电”,去葡萄产区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云南考察时,陈莉瑾发现“阳光玫瑰”葡萄收购价高时可达160元一公斤,是象环巨峰葡萄的五六倍,这让她产生了引进新品种的念头。 试种初期,由于长期主要种植巨峰葡萄,加之对新品种认识不深,陈莉瑾套用巨峰葡萄的栽培管理经验,导致葡萄颗粒小,收成差,以失败告终。 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葡萄培训讲座、请教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她及时调整施肥、灌溉、修枝等诸多环节,找到了最适宜的栽培模式。2020年,象环村的“阳光玫瑰”葡萄结果、销售,亩产高达5万多元,效益是巨峰葡萄产值的近3倍。 为避免葡萄采摘后无人收购的情况,陈莉瑾除了网络订单外,也和各大商超、渠道商合作出售葡萄。 “客户只需提前两天下单,我们按量采摘,整车直接送达目的地,保证了葡萄的新鲜度,也防止了葡萄运输过程中包装破损的情况,减少损失。”陈莉瑾说。 “我们连续销售了十几年葡萄,跑了很多产区,福安葡萄的品质最好。”福建果有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商5月就来到象环村,负责把控葡萄品质,待葡萄成熟采摘时,每天往外运输七八车葡萄。 为了解决独居群体一箱葡萄吃不完的烦恼,陈莉瑾设计了适宜“一人食”的包装,供应给各合作商超,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还建立了全程追溯体系,客户通过扫取包装箱上二维码标志,可实时了解葡萄产地、种植过程、采摘时间等相关信息,从根本上保障产品安全。”陈莉瑾介绍。 小葡萄蹚出幸福路 随着“阳光玫瑰”葡萄落地福安,陈莉瑾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和机制,无偿指导村民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帮助他们拓宽销售渠道。 “去年,我们家终于盖了新房子,生活品质一下子提升了!”果农陈赠金乐呵呵地说。 2023年,象环村及周边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农户已有100多户,种植面积达200多亩,推动了象环葡萄产业迭代升级,生产水平走在宁德市前列。 除了迭代升级葡萄品种外,陈莉瑾又陆续引种杨梅、花卉盆景类产品,进一步丰富合作社产品种类,实现“两条腿”走路,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她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影响带动村民采用农业“五新”种植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陈莉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年等新农人纷纷通过“互联网+农产品”打开福安葡萄上行通道,涌现出多个葡萄营销专业村和电商专业村,形成了一支以“葡萄妹妹”陈莉瑾等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微商队伍。目前,当地依托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开通的“福安葡萄”天猫旗舰店和“福安原产地官方旗舰店”,电商销售额已达3亿多元。 “在象环,人人都能成为葡萄销售者。我希望能用年轻人的方式回报家乡。”在象环,以陈莉瑾为典型的一批又一批新农人不断涌现,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雷津慧 何小丽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