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 10:53:09 作者:陈容 张瑜 叶陈芬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以文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宁德乡村文化振兴一线观察 “人鱼同乐”的鲤鱼溪景区。魏孙亮 摄 初夏的闽东大地,风光无限、朝气蓬勃,漫步在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一幅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宁德市大力实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三大工程,开展“十百千万”目标创建,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特色文化传承弘扬、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工作,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 延续文脉 让乡愁有归途 近日,柘荣县乍洋乡宝鉴宅村内畲歌嘹亮,上千名群众欢聚于此,共庆“三月三”盛会,共度美好时光。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一到这一天,畲族群众都会穿上盛装,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为迎八方宾客,宝鉴宅村组织开展了畲族民俗文艺展演、畲歌快闪、非遗手作体验、春茶品鉴、古风游园、“寻迹宝镜”摄影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示畲村新貌和绚丽文化。 宝鉴宅村属柘荣少数民族聚集村,距城区6公里。近年来,该村立足村情实际,深入挖掘和保护畲族文化,先后建设了畲族文化展陈馆、畲药园、畲族茶吧、畲族文化广场、山哈主题广场、白茶实训中心等项目,并结合乌饭制作、糍粑制作、菅叶粽制作等文化活动,打造畲家研学游等文旅新业态,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从合福高铁古田北站出发,驱车5分钟就可抵达古田县黄田镇金翼村。 金翼村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国家3A级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翼之家”,系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林耀华的故里,也是社会学巨著《金翼》一书中黄村的原型地。 近年来,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启动“金翼之家·民俗画廊”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修缮林耀华故居、乡愁艺术馆,建成林耀华学术展示馆、金翼民俗文化馆,成立古田县林耀华研究会,并通过创办《金翼之家》专刊,开展“金翼读书会”“金翼论坛”“乐龄学堂”等系列活动,源源不断地实现文化输出,彰显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市持续做好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制定出台《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宁德市木拱廊桥保护管理条例》《宁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切实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名村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名村28个,中国传统村落155个,省级传统村落121个;分别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86处和550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3项、省级非遗项目84项、市级非遗项目224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1人。 培育新风 让文明入人心 村有水添秀,居有水增灵。潺潺溪流绕村而过,溪中鲤鱼轻轻摆尾,荡起层层涟漪;沿溪两岸的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静静诉说着历史的遗韵。在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正用稚嫩的童声为游客介绍周宁的鲤鱼文化和人文景观。 1994年,为了更好地传承鱼文化,浦源中心小学结合鲤鱼溪景区特有的人文资源,组建了红领巾义务导游队,让小导游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轮流到景区开展义务导游,为游客讲解鲤鱼文化。 今年5年级的张倩是其中一名小导游,已正式“上岗”一年半。恰逢周末,正好轮到她“值班”。“能让更多人了解家乡、了解鲤鱼溪和鲤鱼文化,我很自豪。”张倩说。 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我市山海相依,域内红色文化、畲族文化、海洋文化、廊桥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我们不难发现,近些年,越来越多古村落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守正创新传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有机结合,推动特色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利用有机结合,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筑牢文化根基,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 “今年是导游队成立的第30年。30年来,我们已累计培养小导游1000多人,为逾50万人次游客提供义务讲解导游服务。”浦源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刘霞说,30年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有新风尚”的鲤鱼溪精神在浦源镇生根发芽。 浦源村是国内唯一的鲤鱼文化古村落,有着世界独一无二的鱼塚、鱼祭文以及鱼葬礼俗,至今传承八百年爱鱼、护鱼、敬鱼的文明乡风和“人鱼同乐”的神奇故事。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浦源村深入挖掘鲤鱼文化、感恩文化和孝文化等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构建乡村治理工作新格局,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我市通过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引导群众追求美好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创建乡村振兴文化带10条、文化振兴示范村120个、群众文化队伍1237支、乡村文化骨干10399名。2023年创新实施“千场演出进万家、文艺星光遍闽东”文艺展演活动1300余场,惠及农村群众190多万人次。 跨界融合 让文化活起来 黄墙黛瓦的老宅错落有致,清澈见底的溪流蜿蜒流淌,随风摇曳的繁华香飘阵阵……漫步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移步皆美景,入目即画卷,令人陶醉。 虽然“五一”假期已过,但龙潭村依然热度不减,游客来来往往,有的在书吧尽享慢时光,有的在青石板路上拍照留念,有的在花开之处拍照打卡,有的在艺术空间体验手作,熙攘其中的游客为这里增添了更多活力与生机。 因交通不便、发展落后,龙潭村曾一度凋敝、衰败,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随着“新村民”的聚集、文创产业的发展、“文化+”的推动,龙潭村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乡村的理想之地。“古村落+文创”的发展模式,让这里实现“人来、村活、业兴、文盛”,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创“网红村”,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游玩。今年“五一”假期,龙潭村日均接待量破万,高品质民宿也备受青睐。 “文化+”,不仅让静谧古村“火起来”,还让滨海渔村“更出圈”。 驱车来到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高颜值”的民宿和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分布在道路两侧,“今日客满”“座无虚席”“人挤人”“车排长龙”的热闹景象在这里上演。 霞浦县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绵长,小岛众多,滩涂风光旖旎,是独具特色的风光摄影胜地。近年来,霞浦县以滩涂摄影、滨海旅游和历史人文等资源为依托,以“摄影+民宿”为抓手,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民宿、农家乐、咖啡馆、餐厅等乡村文化产业新业态,文旅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跃居2024年全国“五一”热门县域目的地TOP10。 宁德地处东海之滨、闽浙要塞,这里有山的雄奇,有海的富饶,有乡村的野趣之美,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境内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等异彩纷呈。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闽东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将历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中,以百个金牌旅游村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培育形成屏南“古村落+文创”、福鼎“白茶+文化”、霞浦“摄影+民宿”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创建市级金牌旅游村112个,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新活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随着“文化+”融合创新模式的推进和推广,让越来越多村实现增颜值、提品质、添实力,走上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文化+”新动能正在快速集聚、加速释放。(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张瑜 叶陈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