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蕉城:念好山海“致富经” 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4-05-22 11:46:20  作者: 余根坤 吴虹憓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连日来,蕉城区金涵畲族乡后溪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抢抓农时耕种红薯。近年来,该村成立后溪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甘薯产业。2023年,后溪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带动30余人就业。

在蕉城,像后溪村这样因地制宜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例子还有很多。蕉城区围绕“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的发展目标,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立足山海资源,突出党建引领,通过盘活“三资”、产业带动、村企联建等方式,打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合拳”,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资”活起来“存量”变“增量”

东源村百丈英风亭。虎贝镇供图

宁德市有“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誉,如今,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中就有8条产自宁德。初夏时节,乘船前往盛产大黄鱼的蕉城区三都镇,只见辽阔的海域中有着无数渔排,一条条渔船在海面上穿梭往来,呈现出一幅“海上田园、魅力海岛”的和谐景象。

养殖户在捕捞大黄鱼。余根坤 摄

曾经,由于过度捕捞、无序养殖,该镇大黄鱼减产,渔民收入不稳定。如今,这个偏远落后的“小海岛”因海上养殖激发无限潜力。

念好山海“致富经”。三都镇党委书记黄先碑表示,三都镇靠海而生,向海而兴,该镇充分挖掘资源潜力,采取“支部领办、经营租赁、规模发展”的思路,指导地域相邻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对集体池塘进行整合盘活,建成35口新型环保塑胶养殖渔排深水网箱,并通过公开租赁的方式,提升渔排价值,辐射带动800多名渔民“家门口”就业。

不仅是三都镇,九都镇贵村村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让“寸土”变“寸金”;石后乡大竹洋中心村规划发展2万亩竹林资源,让“竹山”变“金山”;金涵畲族乡院后村通过转让、出租村舍农房、宅基地,让“闲置房”变“黄金屋”……通过盘活、开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蕉城区村级集体经济“再生金”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产业强起来“资源”变“资产”

九都镇九仙村。余汕康 摄

清风徐来,茶香悠悠。清明过后,蕉城区石后乡大岭村村民忙碌起来,绿油油茶山中,茶农背着竹篓穿行茶垄间,随着茶农指尖翻转,一片片嫩芽被采摘入篓。

“茶叶可是咱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2023年,仅茶叶一项村民增收1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大岭村党支部书记黄银义说。

大岭村地处山区,林地面积达5000亩,常年云雾缭绕,具有良好茶叶生长环境。近年来,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流转山林、土地等资源,开发建成356亩白茶产业园,并委托茶企负责茶叶加工、市场销售,实行从茶园开发、茶山管理、工厂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协作,使其逐步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绿色生态产业。

从一片小叶子到一个强村富民的大产业,是蕉城特色“产业链”带动“致富链”的生动缩影。

此外,蕉城区依托各地红色品牌,做活红色文章、做大红色产业,虎贝镇东源村就是其中典型案例。东源村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元素,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感”的发展思路,串联“百丈英风”九壮士雕塑、“百丈岩战斗遗址”、百丈英风亭等景点,打造东源“特色研学游”品牌,吸引单位团体到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90余次,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59.82万元。

村企联起来“输血”变“造血”

蕉城区城南镇金蛇头村夜市引客来。余根坤 摄

“五一”假期,蕉城区城南镇金蛇头村又“火”了一把,成了中心城区热门旅游景点。仅去年一年,金蛇头村接待游客超28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6万元,实现了从“无人问津”的小渔村到富美“网红村”的华丽蝶变。

山村渔村,都要发展。蕉城区岭头、叶厝与田中三个行政村并称“莲峰三村”,地处城南镇西北部莲峰山区,虽距离市区仅一山之隔,但早期因山路崎岖、交通不畅发展落后。为此,城南镇莲峰三村中心村党委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改造提升岭头顶和电视台山顶的观城看海点,建设观光天梯、星空营地、乡村咖啡馆等新业态吸引游客,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2023年,莲峰三村月均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各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5万元,村民年均增收2.6万元。

据了解,城南镇依托天然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积极探索“村集体+运营企业+专业团队”协同联建模式,引进第三方专业运营公司,按照滨水慢生活休闲体验带、山海游憩体验翼、清新艺创体验翼的“一带两翼”布局,持续打造多处城市打卡“新坐标”。“采用村企联建的发展模式,使乡村振兴的路子更宽、集体经济的发展更快。”城南镇党委书记王致松表示。

如今的蕉城,从山区到沿海,坚持下好党建引领“一盘棋”,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开一幅“村村有发展,处处在振兴,农民笑颜开”的幸福美好新画卷,不断释放出乡村振兴新活力、新动能。(闽东日报记者 余根坤 通讯员 吴虹憓)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