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宁德:文明素养是教出来的
2023-06-08 08:57:45 林家言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从前有幸聆听过一位明师的讲座,印象深刻。针对当下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问题,老师给出了简约之方——初恋中的少女可将一本薄薄的《弟子规》交给男友。若他认真研读,并能践行到日用中,大概可以托付终身了。

《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根本,是“弟子”居家、外出、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倘若一个人基本上能够按此规矩安身立命,在当今社会,可称得上谦谦君子了。而有情有义的君子在婚姻大事上又怎能始乱而终弃呢?

自从宁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遵守规矩的人越来越多,综拢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公交车让座已成风尚,绝少发现车内有人吸烟等;故意毁坏偷盗市政设施行为的较以前少见;大多窗口单位文明服务,彬彬有礼;车让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然而,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占道为市,违规停车、施工以及邻里不和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

就比如闯红灯吧。闯红灯的人群分为几类,一是进城的农民,他们大多不太熟悉城市的交通秩序,红绿灯对其而言形同虚设,旁若无人无车;二是投机分子,他们当然晓得“红灯停、绿灯走”的规矩,可为了省时,抱着侥幸心理,能闯则闯;三是从众者,看到众人都在规规矩矩地等候绿灯通行,他也随缘,可当有人违规乱闯了,便跟了上去。

在宁德中心城区,最让人敬佩的是少数循规蹈矩的市民,无论是白天,抑或夜深人静的时候,遇到红灯时,哪怕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他们都如如不动,非得要等到绿灯亮时方才迈步通过。这便是古人称道的“慎独”,不欺暗室,必须给这些人点个大大的赞!

欣喜的是,这种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就像一面旗帜或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感染感动身边的人。

众所周知,有德行的人,是不受规章制度约束的,因为他们的心中有法度,行住坐卧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正如《弟子规》所揭示的那样,“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可这些少之又少。

故,管理好城市,紧要的是千方百计提升众“流俗”的道德修养。前文提到的进城的农民,不了解城市生活工作的游戏规则,出了点洋相,干了些蠢事,这不能全怪他们。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迅速在全体市民中普及推广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所处的城市是现代化的大都市,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老一套老掉牙的东西是否适用?这一点诸位大可放心。

我们试举两例说明。还是闯红灯问题,你看《弟子规》是怎么说的:“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古代虽然没有红绿灯,但古人是这么做的,“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呆一阵子,等长辈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下车”。

再如,某一机关食堂,饭桌上男男女女谈笑风生,旁若无人,甚至将一些粗俗秽污、色情暴力的话题也拿到饭局上做为谈资。邻桌的领导和长辈碍于情面,不好当面批评指责,暂时忍着。

终于有一天,一个人吃饭时狂笑让一根鱼刺给卡住了喉咙。领导见时机成熟,便给这一干年青人上了一堂传统文化教育课,内容无非“食不言,睡不语”“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之类进退应对的教训。没想到还挺奏效,此后,邻桌的年青人安静斯文多了。

这一方面,东侨兰亭社区已经走在前面。他们在社区最繁华处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民文明学校),定期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师义务为全区居民传授优秀传统文化。

一位坚持上课的大叔在与学员分享心得时说,刚搬到城里,邻居们都投出轻蔑的目光,还责怪人家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学了传统文化后方才晓得是自己的不足,比如,中午大声吵闹,影响了他人的午休;在电梯上吐痰,恶心到别人了。现在好了,大家你谦我让,彼此和谐像家人一样。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诚如大叔所言,“文明的市民,优雅的素质是教出来的。”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