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福安:助残小驿站 传递大温暖
2023-12-11 11:30:00 张文奎 陈雅芳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天气转凉了,来驿站内给家属送衣物的家属多了。钟声,看到需要帮忙的要及时帮忙。”近日,在位于福安市甘棠镇北门村的“爱心助残驿站”内,门卫张志雄向同事钟声叮嘱了几句后,就准时上岗了。开门、关门、引导访客登记、指路……张志雄一丝不苟地忙碌着。

今年38岁的张志雄患有肢体残疾,在家门口的“爱心助残驿站”当门卫已有3年多,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重拾生活信心、融入社会的机会。“驿站没成立前,我几乎宅在家里,很少与人交流。来驿站当门卫后,朋友多了,心情好了,生活也变得充实了。”张志雄说。

据了解,北门村“爱心助残驿站”依托该镇敬老院成立,配备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等,主要为周边残疾群众提供住宿、康复、用餐、就业等服务。作为第一批入住该驿站的残疾人,张志雄坦言,“刚来驿站的时候和在家没多大区别,除了吃饭,其他时间我都把自己锁在房间。”

转变源于爱心助残驿站负责人刘耿浩的一次谈话。

“残联每年会为‘爱心助残驿站’提供5000元的就业岗位补助,所以我会观察每个入住的残疾人特点,通过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比如门卫、厨房帮工等简单、劳动强度低的工作,为残疾人创造一点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刘耿浩发现,张志雄虽然不喜欢和别人沟通,但他脑袋瓜转得快,又肯吃苦。

彼时“爱心助残驿站”正缺门卫,刘耿浩便找到张志雄。“我找志雄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希望他能打开心扉。当时他的回复是,再考虑考虑,我感觉是没戏了。”刘耿浩回忆说。

“我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吗?”刘耿浩的谈话让张志雄既迟疑又动心。“自己腿脚不利索,怕做不好,辜负了刘院长的信任,也怕别人用异样眼光看我。”张志雄说,但他明白,门卫这份工作和陌生人接触多,只有多和别人沟通,才能突破内心的槛。

经过整整三天的思考,张志雄最终决定迈出第一步。

一张床,被子叠得板正;一张桌子,上面整齐摆放着访客登记表、保温壶和洗漱用品,门卫室内物件不多。“我住的房间离门卫室有段距离,害怕在往返期间有人等我开门,索性就搬到门卫室住下了。”张志雄说,虽然平时早上七点半上班,但每天六点半,他就完成洗漱上岗,“因为腿脚不利索,所有事都要提前完成。”

当门卫期间,张志雄发现,每天第一个到门卫室找他的是同住在爱心助残驿站内的钟声。“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过来和我打招呼。”谈起这位朋友,张志雄觉得自己十分幸运,“钟声患有智力残疾,但很勤快,我腿脚不便,有时候访客拿的东西多,我都会让他去搭把手。”

“志雄和钟声现在就是门卫的‘工作合伙人’了。”刘耿浩笑着说,钟声的出现让张志雄和大家交流的频率变高了,“现在不管是敬老院还是‘爱心助残驿站’人员,都习惯性在饭后到门卫处溜达溜达,聊上几句。”

“大家都愿意来门卫室坐坐,我心里甭提多开心了。”采访期间,张志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目前,共有2名残疾人在‘爱心助残驿站’就业,每月除了获得一定公益性补贴外,最大的变化是他们通过参与劳动,对生活更有信心了。”刘耿浩说。

设立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吸纳有就业意愿、有能力的残疾人到爱心助残驿站工作是福安市拓展城乡助残服务功能的缩影。近年来,福安整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依托乡镇敬老院、孝老食堂等现有服务设施,成立“爱心助残驿站”,每年为每个驿站提供2万多元的补助资金,用于购买服务、提供康复培训等,不断为爱心助残驿站注入多样化扶残助残服务功能,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的吃饭、康复、就业等问题。

为让“爱心助残驿站”的功能辐射至每一位残疾人,福安将“爱心助残驿站”运营管理交由村残协牵头负责。“由村残协委员挂钩联系残疾人,村内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残疾人提供卫生保洁、送餐等服务,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福安市残联服务中心主任陈福金介绍。

截至目前,福安共建成省级“爱心助残驿站”11个,宁德市级“爱心助残驿站”4个,服务农村残疾人1800多人。“下一步,我们将以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为抓手,着力推动‘爱心助残驿站’建设在福安全面铺开,引导残疾人技术培训、文体活动等项目进驻‘爱心助残驿站’,让驿站真正成为残疾人又一温暖的家。”福安市残联副理事长钟瑞仔表示。(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陈雅芳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