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福安市范坑乡毛家坪村,处处充满生机,小而美、小而净的老区村焕发无限活力。 然而,1986年,毛家坪村人均年收入仅100元,村民以地瓜米为主粮,靠政府救济生存,村居条件差。“茅棚土舍田地差,鸟不宿来猴不爬。乞丐路过不驻脚,姑娘不来找夫家。”这首打油诗便是当年毛家坪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毛家坪村在范坑乡党委政府的统筹布局与积极推动下,铆定“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成效”工作目标不动摇,坚持“强党建、兴产业、富农民、善治理、美村庄”工作主线不放松,在探索中实现产业升级、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山村蝶变“四大跨越”。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根本保障’。毛家坪村通过开展‘我是党员当先锋’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攻坚克难、排忧解难。”毛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毛晓松说,村里探索建立“共富链组”,采取“党支部+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党建链”嵌入“产业链”“组织链”带动“共富链”,推动“产业链”“共富链”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毛家坪村立足实际,探索形成“树上有果”“山上有茶”“田中有稻”“地下有药”“林中有鸡”“空中有蜂”的高山特色农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发展高山生态茶园600亩、高产油茶林370亩、太子参200亩、优质红米稻100亩。 乘势而上,发展品牌。毛家坪村成立振邦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企业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并组建电商团队直播带货。同时,农文研旅融合发展,一方面,通过追寻红色足迹,打造“饮水思源情·红色毛家坪”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三上毛家坪”展示馆、红色讲堂、研学基地,全面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植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着手建设果蔬采摘体验园、文创体验一条街等,策划生成休闲民宿新业态,打造享农家乐、干农家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购农家货“五位一体”乡村旅游综合体。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311元。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群众更有获得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热切期盼。”毛晓松说,毛家坪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整治,注重保留村庄原有肌理、保护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让千年古村留住“形”、守住“魂”。 毛家坪村坚持修旧如旧、提升改造,留绿、留旧、留文、留魂,实现“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全力塑造村庄“外在美”、全面营造村庄“氛围美”、用心雕琢村庄“细节美”。同时,聚焦农房、污水、垃圾、厕所、风貌“五个关键”,开展强化风貌“治裸房”、统筹推进“治污水”、因地制宜“治厕所”、全域覆盖“治垃圾”、村民主体“治陋习”五个专项行动。整治裸房90户25栋、改造房屋立面39户14000平方米,建成小广场、小公园、小景观9处。(闽东日报记者 缪星 通讯员 陈雅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