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寿宁:聚合“源动力” 文明实践“邻”距离
2024-05-17 17:12:27 吴苏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春去夏至,生机勃发,寿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活动内容接地气,群众参与意愿高。近年来,寿宁县以党建为引领,学思想、悟伟力,着力织密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实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邻”距离。

建好“红色氧吧” 传播党的声音

刘明华为游客宣讲“下党故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近日,在下党乡难忘下党主题馆的礼堂里,下党乡党委原副书记刘明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和回信精神,通过自身感悟理解,对全国两会精神进行了宣讲和解读,为乡亲们进行思想“补钙”、理论“充电”。

为了更好地传播党的好声音,下党乡组建了由退休老党员、党校教师、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组成的“三进下党”志愿宣讲队,扎根一线的红色讲解员刘明华便是志愿宣讲队的一员。

2014年起,刘明华便开始义务讲解,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他非常热衷于把“下党故事”讲给每个人听,还经常为本地干部群众宣讲新思想、新政策。

九年来,刘明华积极宣讲下党红色故事、传播党的声音累计6000多场次,辐射群众5万余人次,曾获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又入选“中国好人榜”。

文明实践,抓好所站建设是关键。2015年以来,寿宁县以讲好“下党故事”为主线,致力于将下党乡打造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文明实践基地。

坑底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爱国精神”主题活动

为此,寿宁县实施推进“难忘下党”系列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了难忘下党学习基地、滴水穿石文化公园、游客服务中心、鸾峰桥文化公园等配套设施,整合县委党校、下党乡、退休干部等一批党员力量,组织专业运营机构,开发出重走一系列党性教育文明实践课程。让下党党性教育教学基地这个“红色氧吧”的内涵和层次不断完善提升,教育实践培训承载力不断增强。

此外,寿宁县还结合开展“讲故事、感党恩、学回信、促振兴”“千名党员干部走乡村”“乡镇干部入村导学”“重走连心路”等活动,组织开展退休干部讲故事、领导干部讲形势、乡贤村老讲变化的“三讲”系列活动,以上党课、“小板凳”座谈、入户宣讲、集中宣讲辅导学、五进覆盖广泛学、交流分享竞赛学、百村结对互促学、云端课堂线上学等方式,组织全县党员、干部重温重要回信精神,传诵“下党故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感恩教育进机关、进村社、进校园、进企业、进商会,以切身经历感受谈发展说变化感党恩,用“奋斗出来的幸福”凝聚感恩奋进的力量。

寿宁县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党史故事丰富,传播好党的好声音具有独特优势,搭建起“线下”特色志愿服务平台,精心打造了一批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将难忘下党主题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甲坑红色烽火岗垅革命教育基地、冯梦龙纪念馆、廊桥博物馆等纳入文明实践拓展平台,依托下党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等8个参观学习点,联动开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示范单位。

——犀溪镇在县政府的主导下,在甲坑村建设了岗垅革命纪念馆及“红色甲坑烽火岗垅”纪念基地项目,通过西浦姐妹讲解团进村宣讲,通俗易懂地为群众送上红色文化大餐。

——著名老区基点村含溪村,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开展了红色美丽村庄提升行动,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被中组部列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此外,寿宁县通过北路戏文化进景区、进校园、进乡村,党员铜锣队进乡村,为群众送演出、送文化,在传播中擦亮非遗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接地气、冒热气、赢人气。

一个个展示沧桑巨变的“红色氧吧”引人驻足,一次次生动精彩的宣讲润人心田,一个个红色故事催人奋进,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千万家。

深化党建联盟 培育实践品牌

南阳义务消防队在扑救山林火险

党建联盟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找准定位、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寿宁在“党建互学、活动互联、促进发展”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培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深化党建联盟机制运行、资源整合和作用发挥。

寿宁山高林密,乡村分散,一旦发生灾害,县城的救援力量很难第一时间赶到现场。1990年,自寿宁首个民间义务消防队南阳青年义务消防队成立后,在其榜样引领下,寿宁其余13个乡镇也纷纷组建起民间义务消防队、救援队。

为将这些救援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志愿服务作用得到更好发挥,2018年12月,寿宁县委组织部牵头引导14个乡镇18支消防、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成立了寿宁县义务消防救援队党建联盟。

党建联盟实施“三共三联三提升”联动机制,即共建思想组织、共学业务技能、共享阵地资源,联抓队伍、联合行动、联动服务,健全了每月业务联学、每季度“大党委”联席、每年技能“大比武”演练机制,提升作战能力、服务力、组织力。党建联盟还组建了7支党员突击队,引导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联盟同心实践聚合力,让民间志愿者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救援队党建联盟成立6年来,出警上千次,成功扑灭各类火灾1700余起,参加抗台风抗洪、交通事故等救援400多次,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涌现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青年志愿者杰出集体”——南阳青年义务消防队等基层志愿组织。

此外,寿宁县还和浙江庆元县、泰顺县成立闽浙边界党建志愿联盟,整合精神文明实践资源,推动优势互补。

——寿宁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引导下党乡派出所与龙溪乡派出所成立全省首个跨省生态警务联盟驿站,建立“联管、联排、联宣、联查、联享”工作机制,生态保护合力进一步提升。

——下党乡、托溪乡、坑底乡、犀溪乡分别与庆元县、泰顺县建立省际义务消防共建共防志愿联盟,共同守护双方山林安全,开展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能顺利开展,不改变鳌阳镇辖区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寿宁县在鳌阳镇9个社区推出“大党委”共建制度,将社区与辖区内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社会组织联合组建成社区“大党委”,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整合利用辖区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源,促进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大党委”制实施以来,在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民生事业等方方面面取得丰硕成果。如,敖东社区“大党委”成立7年来,收到“大党委”机关单位共建经费74.6万元,开展“微心愿”认领、“我们的节日”等志愿活动310次,为952位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居民送上慰问金与物资。

党建引领实践 服务群众“零”距离

5月12日早上,鳌阳镇敖东社区仙宫桥旁的“红色驿站”里人头攒动,群众有序地围坐一起观看爱国影片。自去年11月开始,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好去处。入驻该站后,网格志愿者叶树丽十分忙碌,每天,她和两名网格志愿者的身影都会出现在这里,为居民提供代跑代办、科普研学等“一站式”服务。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为了让志愿服务接地气,寿宁县密切关注群众需求,努力增强文明实践活动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凝聚民心。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中,寿宁县不断深化党建引领,织密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网络,精心打造“8+N”志愿服务平台,精心推出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便民为民措施。

“逢三进格”党员网格员入户走访 吴乐泉 摄

位于鳌阳镇闹市区的“梦龙矛盾调处志愿者之家”是寿宁县委、县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可“一个窗口”无差别实时受理各类信访诉求、矛盾纠纷事项,为群众提供快速调解、无偿代理文书等志愿服务。

“小网格”治理推进文明实践服务。寿宁县在全县各村(居)组建1588名专职网格员志愿者,落实“十二个管一管”职责,让志愿服务实现有形化、标准化、日常化。

——鳌阳镇各社区依托“大党委”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15分钟近邻服务圈”,建立“物在网中管、人在网中行、事在网中办”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打造社区网格红色实践驿站,借助“智理廊乡”数字化平台,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零距离、群众诉求零等待。

——蟾溪社区在仙宫桥上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出“近邻集市”服务,采取社区党支部“搭台”、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摆摊”、社区居民“赶集”方式,开展“家门口的电影院”“近邻义诊”“邻里乐队”“心理健康大篷车”等文明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实际需要。

当前,寿宁县正加快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精心打磨“近邻研学”“近邻学堂”“近邻书屋”“近邻驿站”等近邻党建系列志愿服务品牌,组建网格党支部281个、街巷楼栋党小组1085个,建立党员责任区300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218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触角近邻进网,让服务更有温度、更见实效。

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开展“近邻服务” 李蕾 摄

农业产业兴旺,群众致富路才能越走越宽。寿宁通过党建引领深化科技、金融文明实践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生态特色产业,引领广大群众走上幸福路。

寿宁县设立科技特派员实践总站,成立科技特派员临时党支部,下设6个产业志愿服务队,同时,还设立1个县级乡村科技帮扶课堂和14个乡镇分课堂。此外,寿宁县还成立金融志愿服务队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以来,科特派产业志愿服务队共开展线上线下课堂191期,培训农村基层技术骨干13200多人次,开展各类科技为民服务18200多人次。挂钩帮扶7008户农户、20个产业薄弱村、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287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增收6640.2万元。(寿宁县融媒体中心 吴苏梅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寿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