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只有通过政改 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特权
2012-11-22 07:59: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应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更加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增进共识,从善于倾听不同声音、协调各方利益开始 本报评论部:当下中国,价值观日趋多元,不同的声音、个性的表达丰富多样。有人说,多元乃繁荣之本,也有人说,多元会影响社会团结,进而影响一些改革举措。您的看法呢? 俞可平:观点多元甚至分歧冲突,是社会利益分化的必然结果,很正常,正确加以引导,也可以成为推动社会更好变革的动力。 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自由选择权,迅速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益。同时,利益分化也随之出现。他们各有自己的价值观,也需要有参与的渠道,从各自的角度影响决策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个人和群体都无权垄断真理,而应当更多倾听各种不同的社会声音。 本报评论部:去年,我们撰写的评论部文章里就提出一个观点,面对不同声音、不同心态,不仅要有包容心态,还要善于倾听沉没的声音。只有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团结,才能更好推动改革。 俞可平: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和群体的正当诉求还没有相应的表达渠道,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同一个重大问题,不同的利益群体往往会从不同的立场提出不同的看法。 因此,应该着力于畅通利益表达机制,让不同的声音有合法的表达渠道。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只有在不同声音碰撞、交锋中,才能逐渐形成社会共识。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缩小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差距,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从而也使社会共识最大化。 民主与法治需要进一步推进。只有民主才能提供合法的制度管道,使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都有权利和机会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也只有民主政治才能使政府的政策更加公正地体现各个不同群体的利益。而法治则保证各个不同群体和个人在追求不同利益时有规可循,不致因利益冲突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也因此,政策的制定应当更加突出公共利益。特别是掌握权力的各级决策者,一定要把增加公共利益作为其首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并且要有相应的制度和程序做保障。 |
相关阅读:
- [ 11-19]俞可平:最危险的不是贪钱腐败 而是特权腐败
- [ 11-13]新华网“每日调查”显示:网民关注腐败问题对未来中国发展形成的挑战
- [ 11-09]十八大浙江代表团对中外记者开放讨论侧记
- [ 11-09]中共严厉警告领导干部不得有特权
- [ 11-09]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共十八大高度关注反腐败
- [ 11-07]蔡名照:十八大将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 [ 11-06]江苏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江里程任预防腐败局局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