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华工商时报:别让污染吞噬“美丽乡村”

2013-03-25 08:5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一些曾高频率出现的热词未必继续流行,但是眼下获得公众广泛呼应、政府也丝毫不回避的关键词,并非新词汇却必然成为持久的话题与关注点。比如“雾霾”之下对于美丽中国的憧憬。必须指出,“美丽”中国不该是梦想,因为我们世代传承的土地上从来就是风光无限;“雾霾”天气之所以频频蒙蔽北京的蓝天,是因为我们放纵的欲望,致使天赐的聚宝盆变形、枯竭。

正是如此,当公众面对“雾霾”一脸茫然的时候,来自政府的表态让人们看到了“雾霾”后面的蓝色天空。“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政府工作报告》直面环境生态现实,“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在《政府工作报告》说环保问题,当然不是头一回,然而实事求是的说问题、做出承诺的表态,却传递了积极的讯号: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事关生存与发展,绝非一时一地的偶发。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坦言: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5倍以上。“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背后是什么?吴晓青的回答也不绕弯:“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天气,除了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环境问题。”

事实上,这是一个中肯客观的结论,直至问题的要害。解铃还须系铃人,雾霾天气与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因果效应,解决“蓝天”问题自然需抛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不仅仅是现代化的都市被雾霾所笼罩,被列为城镇化目标的广大乡村同样面临生态环境污染的危机。这样的处境,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不仅存在社会层面的城乡矛盾,在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同病相怜。就此,对于城市化而言,对于美丽中国而言,对于“中国梦”而言,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肆意消费的本钱?

在不少地方,美丽的乡村已经是历史的记忆,来自生活、生产过程的污染正在消磨人们对于美丽故乡的愿景。当村子里的大树一棵棵倒下,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栋楼房;当一片片山花烂漫的山坡被连天的黑烟所分割;当一条条河流被生活、工业污水所接管,繁华城镇里的商品与人流车流交集而生的“现代化”,就是我们想要的进步与发展?

此前的“死猪事件”背后实际上是发达地区畜牧业污染长期累积效应的一次爆发,更是忽视农村养殖业污染的警钟。据环保部和农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和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25%,占农业源的95%、79%。养殖业污染已成为部分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污染源。而养殖业污染又是农业污染中最为重要的构成之一。无法回避的是,在许多村子,因为养殖户的大量出现,恶臭无处不在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乡味”,乡村公共卫生相当突出;与此同时,工业化过程中的化学、重金属等工业污染源,也已经深入乡村,在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癌症村”。

无论生活在何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家乡渐渐远去,美丽只是从一张张老照片的记忆中去寻找。担忧乡村的污染,不是要乡村成为贫困的孤岛,或最多变成一个个被保护起来的风景旅游点,而是希望乡村的发展不要再重蹈大城市的覆辙。城市发展需要可持续,农村更是要可持续,更何况乡村承载着太多中华文化的精髓。已经有了太多千城一面的现代化、中国式的国际化“大城市”,不该再出现污水横流的乡村,更不该再有“癌症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