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高校:大学生对就业有高期望不是坏事

www.fjnet.cn 2013-05-30 10:07  韩秉志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最难就业年”无疑是当下的热词。“最难”到底难在哪里?社会各方该如何破解“最难”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高校和有关部门,希望找到答案。

“从学校举办的宣讲会和招聘会来看,今年就业形势呈现出两个下降趋势:一是招聘单位自身质量有所下降,二是岗位需求数量下降了10%。从签约情况看,和去年5月同期比,大概下降了4%。”中央民族大学就业工作处处长周浩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在今年毕业生人数的上升,毕业生达699万,创历史新高;难在经济增速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

与去年高校毕业生相对较高的就业率相比,目前各地的低签约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

“北京市目前签约率较低有地域原因。”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林骥佳对记者表示,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大学生集中签约高峰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市户口审批有一个过程,在户口不能确定之前,很多学生无法签订三方协议。此外,由于选择考博或出国留学要在6月份左右才能确定,这部分人群也暂时无法在目前的就业率里体现出来。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截至5月,今年有42%的本科生选择在国内升学,加之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共计应有六成左右,这部分群体是不需要找工作的。”

而北京市人社局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偏向两个极端,大量集中在高端发展领域和城乡基层公共服务领域。

“就业选择难同样是就业难。这一新形势也反映出大学生正在从即时就业向质量就业转变。如果大学生肯放低姿态,面对的更多是选择问题而不是有无问题。”周浩说。

林骥佳认为,大学生对就业有高期望不是坏事,这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作为校方来说,应当客观理性地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合理调节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包括即时就业、充分就业、满意就业3个层次,即时就业是最低目标,满意就业才是核心目标。”

在很多毕业生还在奔走求职时,在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就读的杨金艳却很轻松。她去年12月份参加了广西区党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考试,不久前获得河池市环保局的接收函。杨金艳坦言,选择到基层去工作这条路,得益于学校和广西区党委组织部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今年化学工程专业的岗位需求有所下降,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我觉得很满意。”在政策鼓励支持下,每年都会有一批应届毕业生被“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所吸引,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而根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目前有23万名大学生村官分布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加上流转出岗的部分,总规模达到36万人。

面对目前的就业难题,各地各部门正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着重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帮扶离校未就业、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面对中小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现实,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应届生就业推出了优惠政策。为有效放大小微企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江苏省对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针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北京理工大学为毕业生举行了大中型招聘会18场,小型招聘会302场,针对就业困难专业学生,还专门举办了文科专业和夏季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东北师范大学把以往的就业指导“套餐”改成了“自助餐”,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中央民族大学则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本科教学中,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就业指导……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高校毕业生离校时间日益临近,各地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在经费、项目、政策等方面力争有新的突破,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加强保底就业服务,完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扶持政策等,努力推动工作创新、发挥政策优势。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