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亚沟摩崖石刻发现“汉字” 或为雕刻者落款
www.fjnet.cn 2013-07-03 16:56 来源:生活报 我来说两句
阿城亚沟摩崖石刻是目前我省保持最完整的摩崖石刻画像。它被发现已有七十多年。近日,哈师大社会与历史学院副院长李秀莲教授和文学院副院长孙时彬教授等人在对摩崖石刻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文字形符号”。孙时彬说:“这个‘文字形符号’可能是雕刻者的落款,若真如此,则此处‘汉字’将成我国古代东北地区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实证。” 据悉,亚沟摩崖石刻属于金代文化遗存,是金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中国保持最完整的金代摩崖石刻画像,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李秀莲、孙时彬等人在对亚沟摩崖石刻周围裸露的岩壁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似“大”又似“土”字的“文字形符号”。这个“文字形符号”宽9厘米、高7厘米,位于石刻的左下角,距离男像约5米,在刻像的保护栏杆外。刻字的石头与刻像的石头材质相同,而且“文字形符号”刻痕很陈旧,应属于与男性刻像同时期的遗留。 孙时彬认为这可能是石刻作者的落款。他说,古代中国画和文字书写时是从右往左的,作者的落款在左侧。如果把石刻视为一幅画,那这个‘文字形符号’正好在落款处。” 据历史记载,在金兵攻破汴京后,公元1127年,金帝废宋徽宗与其子宋钦宗赵桓为庶人,并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百官以及技艺工匠、珍宝玩物等押送北方。1128年,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曾在金上京会宁府身穿素服跪拜金太祖庙。 孙时彬说,“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当时有大批的工匠进入金上京,即现在的阿城一带,石刻可能也有他们的功劳,但由于他们是汉人,不敢留下名字,只能通过这个“字”留给后人一丝线索。如果是这样,亚沟摩崖石刻画像与新发现的‘汉字’就构成了我国古代东北地区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实证。” 目前,对于亚沟摩崖石刻男女人物的族属有多种说法。但李秀莲新近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观点的说法——石刻人物是蒙古人,而非女真人。 李秀莲说,男像的容貌特征更符合蒙古人的面容,蒙古人的面容特征表现为圆脸庞,高颧骨,圆下巴,细长眼。男像嘴部阴影很像胡须,且呈“八字”,蒙元时期,蓄胡者多为“ 八”字形。并且“刻像的袍襟被撩起,袍甬左缭(从右向左),掖于腰间。但穿右衽袍服的不是女真人,而是蒙古人。”李秀莲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2]大明湖稼轩祠东侧石道残缺石刻或为清末碑刻残石
- [ 05-16]"国保"仙字潭摩崖石刻受损 深度只剩26年前一半
- [ 05-09]福州鼓山摩崖石刻开出18年"药方" 周边环境限制开发
- [ 04-11]辽宁最大明代石刻群被盗 376岁石柱"望天吼"失踪
- [ 03-07]湖南山洞发现明代摩崖石刻 刻有"大酉洞天"字样
- [ 01-14]广西武鸣发现光绪年景观石刻 刻文赞美当地风景
- [ 12-05]66岁农民出资50万元建书院展出自创石刻书画
- [ 11-12]陕西富平破获一起盗掘唐代石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