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五大突破
www.fjnet.cn 2013-07-08 12:58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建立城镇化“人地挂钩”机制,核心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改变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城乡分治格局,公平公正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率,切实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这里关键是做好“挂钩、转换、规范”三篇文章。一是推进城乡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扩大土地空间配置范围,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规模挂钩的政策,保障农民工及其家人市民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用地需求,以人的空间转移调整和优化地的空间结构。二是打通城乡土地转换渠道。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用农村承包土地转换城镇户口、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用宅基地和房屋转换城镇住房。三是规范征地程序。深化征地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资产确权颁证步伐,解决被征地农民转移到城镇后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让农村产权主体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第三,加快建立“人钱挂钩”机制。这是低成本运作的重点。城镇化离不开资金支撑。一方面,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桥梁、地铁、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一次性投资都很大,服务期限往往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能以当期财政收入支撑服务未来数十年、上百年的基础设施,政府负债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农民进城落户安家也需要大量资金。初步估算,每户农民需要8-10万元左右。今后10-20年,每年有2000万左右农业人口市民化,累计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人左右。资金缺口非常大,也说明内需潜力巨大。 因此,必须围绕城镇化发展需要,推进城镇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个人努力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一是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列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合理界定不同层级政府的公共支出责任,调整以户籍人口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关系。设立农民工市民化专项补助资金,形成地区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减轻流入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财政负担。二是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推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通过整合现有融资平台,注入优质资产,提高融资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采取发行城市建设债券、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探索实行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包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城镇建设。三是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加大城镇化中长期贷款规模,降低政府和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不同等级、规模的城镇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努力在低成本城镇化道路上完成我国大规模农业人口的有效转移。 必须在多主体推进上实现重大突破 众人拾柴火焰高。城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超越经济领域的一个巨大系统工程,联结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涉及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涉及资源要素在城乡、区域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不仅仅是政府的事,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必须依靠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形成强大合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8]住建部专家 城镇化致中国房价30年内将持续上涨
- [ 07-08]城镇化水平不能以数字“论英雄”
- [ 07-08]如何纾解“拆迁暴富”之痛
- [ 07-06]2亿城镇常住人口无城市户籍 难享同等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