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被误读的"疯狂普洱茶":高价古树茶是怎样炼成的?

www.fjnet.cn 2013-07-14 07:52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2 冷静看待“山头茶”的热销

消费者没必要盲目追求“山头茶”,从成分上说,古树茶与台地茶几乎没有差别

“陈升号”副总经理陈柳宾认为:“老班章贵有贵的道理,只是跑得快了些。”让他担心的,仍是价格上涨过快,“别让过度采摘伤害到古茶树资源”。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价格过快上涨引起的负面影响还包括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刘雄就说:“市面上的‘老班章’九成以上是假的。”

不过,西双版纳州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主任李庆友却认为,价格上涨有利于古茶树保护。他说,许多外地厂商直接到茶农家里,希望保护好茶树做长远生意。乐洋培也表示,相对于冰岛茶默默无闻的时候,现在对古茶树重视多了,田间管理也更精细。至于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许多人认为虽难以避免,但也是少数,“好茶才能拿来冒充”。

临沧市普粹茶叶公司总经理普国忠看到了“山头茶”热的好处。作为普洱茶三大产区,临沧的名气一直低于西双版纳和普洱市。“冰岛和昔归这几年很热,让大家对临沧刮目相看”,普国忠说。从全省来讲,王兴原也认为:“古树茶是云南茶叶的亮点、卖点和宣传点。”

不过,周红杰教授提醒,消费者没必要盲目追求“山头茶”。他介绍,古树茶树大根深,吸收营养全面,口感协调性好,个性明显,“但从成分上说,古树茶与台地茶几乎没有差别,普通普洱茶的营养和药理作用也不差,而非茶叶越贵越好。”

周老师的研究生曾经随机抽选了701个品牌的普洱茶,原料来自于2006年—2008年,没有发现任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周红杰说:“这个时间段是普洱茶市场比较混乱之时,这项实验证明云南茶叶整体上都是生态环保的。”阮殿蓉也告诉记者:“我认为,云南茶叶生长的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

普洱茶的魅力既来自原料,也来自独特的加工工艺和仓储环境。“单纯重视原料好坏,就不能完整领略普洱茶之美”,多年和普洱茶打交道的魏东说。他还提醒:“利用普洱茶投资,也要注意仓储发霉和市场变现两个风险。”

3 让茶农富起来的路还很长

云南茶叶主产区多属贫困地区,推动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让“山头茶”热“传导”至整个普洱茶行业

少数“山头茶”热卖,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云南茶农似乎很有钱。然而事实是:大多数茶农的生活还很困难,“鲜叶能卖上米价,毛茶能卖上肉价”就不错了。云南茶叶主产区都是边疆民族地区,其中许多地方还是贫困地区。

王兴原介绍,云南茶叶的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二,但产值排在第四五位。据报道,湖南一个安化县,2012年黑茶的产值达到35亿元,而云南全省的产值是135亿元。这说明,普洱茶“好茶还没卖出好价钱”。王兴原说,云南毛茶的每公斤的均价是五六十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如何将“山头茶”热“传导”至整个普洱茶行业,惠及大多数茶农,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此次“山头茶”涨价再次证明:云南茶叶必须擦亮“生态”这块牌子。魏东告诉记者,密植的台地茶容易生虫,使用农药在所难免。而经过“七棵留一棵”、种遮阴树等改造后,一公斤毛茶的价格能从二三十块提高到100多块。普洱市近年来一直在推行生态茶园改造,每亩地还给茶农发放几十元补贴。魏东观察:“云南茶叶台地茶和古树茶的传统分类之外,生态茶正成为新看点。”

以产区为标志的“山头茶”走红,让从事普洱茶品牌经营的一些企业家心里五味杂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吕才有院长认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是云南普洱茶发展的方向,而“普洱茶品牌打造及市场开拓目前仍然是短板”,这也是制约云南茶叶价格的根本原因。

刘雄告诉记者:“别看现在茶叶卖得好,要是哪天茶商不上门收购,茶农们就没辙了。”陈柳宾也认为,云南茶农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不如沿海地区,还是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如果云南多几个‘大益’这样的优秀企业,就能带动更多的茶农增收。”

今年6月,云南农业大学校校长盛军牵头成立了“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抱团出海”。吕才有说,普洱茶市场的开拓,需要“通力合作,协同攻关,科技先行,整体推进”。

“提质增效是目标,打造品牌是重点,建立基地是基础,企业带动是龙头”,王兴原说,这就是云南茶叶要走好的路。(记者 徐元锋)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