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延安大雨致58万人受灾 靠山而居生活方式露弊端

www.fjnet.cn 2013-07-23 06:38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我来说两句

从2002年开始,国土部门就实施了灾害评估体制,但是这一制度对于民用住宅并没有强制性。

韩副局长对记者说,因为灾害评估针对的是大型项目的居民,所产生的评估费用比较高,成本比建房费用高出几倍,所以只能亲自到现场去看,在认为安全的地带建房。

由于没有强制性,加上费用较高,居民再自建住宅的时候,几乎没有主动申请灾害评估的先例,经过这次暴雨,针对这种情况,当地国土部门计划出台新的措施改善目前的状况。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出台一个政策,即严禁在山体危险地段审批居民住宅。

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延安市就启动了“居民下山”工程和农村重点镇新型社区移民搬迁工程。杨副市长告诉记者,在制定实施避灾移民搬迁规划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个告别”,即告别窑洞、告别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告别高边坡和告别窄沟地段,保证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杨霄告诉记者,经过这次强降雨天气的洗礼,延安要进一步增加预警预报频率,深刻汲取这次强降雨灾害的教训,坚定不移地实施山体居民下山工程,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损失。

半小时观察:

由于政府撤离工作措施得当、组织有力,人员伤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减轻,但是这次强降雨造成的财产损失重大。据初步统计,延安市受灾人口达到58.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1.9亿元。全市因灾死亡26人。而值得注意的是,这26人,几乎都是因为暴雨引发的窑洞垮塌,依山而建的房屋被山体滑坡冲倒,而失去了鲜活的生命。依山而建,靠山而居。这种在陕北世代习以为常的居住方式,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暴露出了它的弊端。暴雨肆虐后给延安人留下的,是对依山而居现状的重新认知和应对突发灾难的紧急处理。生命的脆弱让人们反思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与伤害。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