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www.fjnet.cn 2013-08-17 17:57  崔静、刘铮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把“夕阳红”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

专家指出,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原则将为缓解当前养老市场“一床难求”的困境、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转型升级,发挥重要指引作用。

补上养老服务发展“短板”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突破2亿,2034年突破4亿。另一方面,截至2012年底,我国建成的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为4.4万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缓慢的矛盾,困扰着未富先老的中国。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能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优良传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补上服务业发展“短板”、释放有效需求、催生上千万就业岗位。

事实上,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近年来,我国出台多个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国家接二连三部署发展养老服务业,是从顶层设计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表现。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坚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的“托底”作用,将其发展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

专家指出,当前老龄服务资源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在投入、基础设施、供给等方面,农村落后于城镇,加快推进老龄服务的均等化进程,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厘清政府与市场服务边界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重点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通过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

党俊武指出,这有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上的边界,明确政府的兜底职责,同时,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松绑”。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失能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的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么大的服务需求,仅仅靠家庭、社区、政府都不能解决,必须统筹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党俊武说。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莉莉也认为,市场化是老龄服务发展的大势所趋,老龄服务供给的增加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还要依靠市场。

为了推动养老服务业市场化,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宽行业准入,加强质量、安全、价格等方面行业监管和退出制度建设,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养老服务业是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发力点

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养老服务业,不仅可以破解养老难题、惠及民生,也是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结合点和发力点。

“养老既是重大社会问题,又蕴含着巨大经济潜力。在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既可以引导投资进入短缺领域,又培育了新的有效需求,增强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看上去到处过剩的中国经济,其实也有许多短缺甚至是严重短缺,养老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养老产业链非常长,发展养老服务业可以向医疗、康复、健身、文娱、旅游等一系列领域延伸,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并不断扩大,助力中国经济形成消费拉动的增长新模式。”王军说。

在一些传统的经济领域投资已经饱和、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领域的薄弱环节,不仅局限于养老领域,还包括医疗、教育等,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拉动经济,把宏观决策时的“两难”变成双赢甚至多赢。

“现在的政府决策不是重在应急,而是强调长短兼顾,努力在治标的同时把治本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这个特点越来越清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只要坚持下去,将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带来新的飞跃。(新华社记者崔静、刘铮)

  • 责任编辑:林雯晶  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