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山西“的哥”13载义务替农民工打官司 不为钱财为道义

www.fjnet.cn 2013-08-18 13:24   来源:新华网太原8月18日新媒体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太原8月18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王菲菲 王学涛)太原“的哥”杨润宏的家里珍藏着一摞法院判决书,有些已经泛黄,但他却当宝贝一样。“这些是他13年来坚持和努力的见证。”妻子吕润香说。

这位出租车司机虽然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但他坚持自学法律知识,13年来义务帮助农民工和出租车司机打官司,前后胜诉的官司不下200起,为农民工兄弟讨要回上千万的资金,他却分文不收诉讼费。

“想到他们眼泪在流,双手在抖,看你的眼神,你就不会要他们一分钱了。”杨润宏说。

杨润宏与法律结缘,是从一次出车经历开始的。1998年,杨润宏载了一个受了工伤的农民工和一名律师,听到他们的谈话,便萌生了帮人打官司赚钱的念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刚开始确实想赚钱。”杨润宏说,但当打赢了第一个官司后,他改变了主意。“我四肢健全,可以工作赚钱,但他们受过伤,怎么忍心拿他们的钱。”

杨润宏接手的第一场官司也是历时最久的一场。2000年,他遇到一位受了工伤却没有得到赔偿的山西太谷老乡闫三(化名)。当时杨润宏已经自学法律知识两年,看到他孤独无助的样子,便鼓起勇气主动要求替他打官司。老乡半信半疑地把详细情况向他说明。

这是一个拖欠了6年工伤赔偿的案子,1994年闫三在一家工厂里因工受伤。但工厂一直没有给他补偿。2000年工厂倒闭,证据也没有,场地又租赁给了别人。这官司怎么打?

有着一股拗劲的杨润宏就是不服输。他来回奔波于太原与家乡太谷县之间,跑了不下30次,劳动仲裁委员会去了不止100次,找工友写证明材料、到医院调病历、做伤残鉴定……不算误工费,他还前前后后搭进去3000来块钱。

一年零两个月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换来了公正的判决。拿着法院的判决书和5.6万元的赔偿金,闫三哭了,杨润宏也哭了。

这次的经历让杨润宏更加坚定了要为农民工打官司的决心。但从一个出租车司机到一名合格的法律顾问,其中要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他可有那恒心了,不跑车的时候就学,看法律条文、收看法制节目、在律师事务所蹲点学习……”吕润香说。就这样,一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人愣是成了个“法律通”。

“一个开出租车的还能打官司?”杨润宏也常常受到质疑,有的人甚至以为他是骗子。每次杨润宏还得求着别人让他帮助。但他却从没有放弃。“那些农民工受了工伤,却没法讨回公道。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们,我觉得挺开心的。只有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们着想,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杨润宏说。

杨润宏之所以能“设身处地去帮助别人”,是因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接受过别人的帮助。那是在1992年,妻子患病住院,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杨润宏就和妻子商定,如果能熬过来,就一定做好事回报社会。

“那个时候是最难的,但得到了好多好心人的帮助,这也是我帮助别人的起点。”杨润宏说。

一晃13年过去了,新民事诉讼法的出台对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了限制,他为农民工打官司也只能暂时告一段落。然而,这并不是他公益事业的终点。在与杨润宏接触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杨润宏自己组建了一个爱心车队,而这个车队已经存在了10年,除了高考送考生,他们还定期去给残疾人、孤寡老人或贫困家庭送温暖。

刘文谦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已经萎缩,其妻骨头变形,不能自理,一个健康的10岁女娃也只能寄养在姐姐家,他们住的是廉租房,每月靠几百块钱的低保生活。得知这个情况后,杨润宏组织自己的车队定期为刘文谦一家送去米面油和生活费,已经做了两年。

“如果不是爱心车队兄弟们的帮助,我这个家都不知道成什么样了……”刘文谦有些哽咽。

在杨润宏的感召下,车队从10年前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40多人,帮扶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个车队已经前前后后帮助了20多户贫困家庭。除此之外,由于每年的8月份是献血淡季,每到这时,杨润宏都会组织车队去献血。

也有人说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不合格的父亲,他自己也承认。儿子已经22岁,一家人还生活在一处租来的房子里,妻子是个环卫工人,每月的工资不过1300元。有时因为帮人办事,杨润宏误工挣不下钱,还要妻子拿钱帮他交包车费。

为了弥补家人,杨润宏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及更加节俭地生活。“连一碗面皮、一根雪糕都舍不得吃,衣服就是客运办上发的,新衣服根本舍不得买。”妻子心疼地说。

许多人说,跟杨润宏相处,最大的感觉是这个人没有忧愁,是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杨润宏也承认,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多年帮人打官司的经历已经练就了他的一个好心态。

“稍微有点不开心的时候,把做过的好事儿一回忆,马上就特开心。”杨润宏说。

  • 责任编辑:陈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