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各地高档餐厅中秋宴冷清 预订单数明显不如往年

www.fjnet.cn 2013-09-20 06:46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

惨淡的业绩让很多酒店在这个传统旺季大呼吃不消,事实上,今年两节期间,多地严查八项禁令,如“?江苏紧盯八项禁令落实 “两节”严查官员违规”、“浙江坚决刹住两节期间的不正之风,让公款送礼无处遁形”,“山西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严格遵守“五不准”,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两节”。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直以来,餐饮市场有逢节必涨的惯例,但今年这一惯例却被打破了。吉林省某具有4A级中国绿色饭店资质的宾馆负责人孟祥凤介绍,9月份,宾馆的餐饮就餐率和客房入住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了35%和40%,受大环境影响,餐饮业市场不景气,很多商家都不敢涨价,而且包房都取消了最低消费。

孟祥凤:适度降价,放低了门槛,调整了高中档菜品的比例,不推销高档菜,点菜时提醒消费者适量点菜,取消了最低消费。

采访中,一些酒店负责人认为,中秋、国庆餐饮市场不景气除了与公款消费减少有关,同时也与不少市民选择出游有关。另外,按照人们的消费习惯,像圣诞节、情人节这些年轻人关注的节日,选择在外面就餐过节的比较多,而像中秋、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选择在家里吃饭,很少外出。

长春市民张女士:在家吃,出去吃反正比较浪费。在外面看不出来吃的怎么好,我觉得要是自己家人随便就想吃点啥就买点啥,现在买啥都方便。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豪华的中秋宴、国庆宴已经没什么市场。新的市场形势,迫使饭店餐饮企业对整个行业前景有了不同的思考与定位,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势在必行,转型迫在眉睫。  

实际上,长春不少酒店在中秋节来临之前,已经做足了转型功课。像“鲍鱼府”更名“江南一号”,从名字上就显得更“亲民”。不仅如此,酒店还推出特色菜品,打起“家常菜”的招牌来招揽顾客。

家庭预订是今年中秋宴的主要客源,为吸引顾客,高档酒店也是想尽办法,走起了亲民路线。一些高档酒店纷纷放下身段,推出家庭宴预定优惠活动。

济南静雅八一店工作人员:也有部分是家常菜,香辣拌海藻面点包子,比原来价格降低了一些,没有最低消费没有房间费,没有服务费,现在还没有满员,如果是交通银行的信用卡菜金还打九五折,79.9块可以买一百块钱的代金卷,一次做多可以用十五张。

尽管各大酒店推出了各自优惠活动,但是这并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记者了解到,今年大部分人都选择在家过一个团圆节。

市民张女士:本身中秋节就是团聚的日子,和家人一起到超市买点东西,在回家一起做饭,这种团聚的感觉非常好。

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正在悄然转变,在山东肥城,特色小餐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鲁菜菜馆负责人王女士:这段时间生意一直不错,原来五六个人就去个中档酒店,现在呢到处都在抓节俭,选我们这种小店就餐就是实惠,还不浪费。

消费者理性选择,特色小餐馆的火爆,让中高档酒店似乎有些尴尬,为了弥补业绩上的亏空,酒店也只能选择另辟蹊径。一些酒店推出自制的半成品套餐,受到不少80后年轻人的喜欢。

高档的酒店不仅凭借菜品吸引消费者,就连平时“禁带酒水”的行为也不在做任何要求,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山东富士康至尊酒店董经理告诉我们,现在自上而下抓节俭,迫使的中高档酒店不得转变自己原有的经营方式。

连线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执行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

王琪延:在现实社会当中,高档餐饮业应该占到20%,中档比如说30%,低档的占50%。这个比例是根据收入的状况来决定的,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占20%,相对比较低的肯定依次是30-50%。中国各个地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南北差异很大的,东、中、西部差异很大,你看东部啊,收入水平较高,相对来讲高档餐饮业会多一些,中部稍微差一点,西部呢,收入水平比较低,相对来讲会低一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高档餐饮业的比重水平相对比较高一点。

王琪延:改革开放30年来,从高档餐饮业的发展速度来看,也是体现经济水平发展的状况。当然,有一种情况,由于公务消费,相对来讲,高档餐饮业开一家火一家,不仅主店开的好,各个分店开的也好。

王琪延:从整体的趋势来看,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加,在外就餐的次数一定会增加。我有一个统计,每周,过去不到一次,那么现在像北京这种情况,有时候能增加到二次,2.5次是平均数。刚才记者调查看到这种冷落的这种情况,是高档餐饮业的一种表现,在那些低档的小餐馆,晚上要是在北京市转一转,那些小胡同,在小摊位,满满的,老百姓喝酒,很舒服,能看到这种繁荣景象。

王琪延:其实中、低档的餐馆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我觉得越来越火。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