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长假也难“回家看看” 行走在大都市里的乡愁
www.fjnet.cn 2013-10-03 07:47 吴涛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常回家看看入法与现实的悖论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新法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则本来合情合理的法规在很多人看来或成一纸空文。最新调查称,作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后的首个团圆日,近80%在异乡子女不回家过中秋。 媒体调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起”,例如面临着假期少、路途远、收入低、物价高等诸多困难。即使在国庆节和春节这样的七天长假,对于很多北漂族来说,回家仍然不易。 记者调查了30位来自不同省份的北漂族,将近一半的人一年回家不超过两次,很多人只会在春节长假和家人团聚。 小青的家乡在甘肃陇南,每年春节回家一次,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将近4天,对于他来说,回一次家无异于一次长距离迁徙,回家最难的除了票难买,更麻烦的是途中多次转车。在他的记忆中回家最曲折的是2012年春节,因为买不着票,他只能从中途站点转车。从北京到郑州再到西安转兰州,回家总计将近3天2夜。 与小青有同样经历的是赵帅,每一次7天长假,一半的时间耗费在路上。 小胖回家的苦恼是每一次休长假都得加班。他是一家网站的技术员,平时几乎天天晚上加班,双休日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公司只有他一个技术员,网站每天都需要维护,每一次要求休假都被老板一拖再拖。2012年的春节,因为要跟一个项目,他没有回家过年。 在北京,用工制度不规范的企业大量存在,很多公司不能保证员工正常的法定休假,更不会兑现年假等福利假。对于工薪族来说,因为回家请假会被扣工资和全勤奖,很不划算。 和小白住一个屋的小敏每到节日就很发愁,因为回家的开销很大。小敏的工作是文员,每个月的收入不到5000元,去除房租吃饭穿衣,每个月可剩下1000多元钱。每一次回家除了车票,他都会花费2000多元,因为要给家里的老人,还有妹妹的孩子买东西,其中很大一部分花费是给小孩买东西,她常常调侃,回一次家“元气大伤”。 回家的纠结与尴尬 北京是一座30多岁都不算老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生存着大量的北漂未婚大龄青年,家人“催婚”让很多人面对长假回家望而却步。 “有对象吗?”这一句话似乎成了北漂族回家后亲戚和家人必问的问题。有些人以笑应对,有的则因多次被问心生恐惧,有的索性干脆不回家。 在没有找到对象之前,赵帅每一次回家都很失落,85年的他年近30岁,在村里已经是伯伯级的人物。他不在乎村里人的看法,但每次听到父母说羡慕别人家娶媳妇抱孙子时,他都会心疼。2011年,父母催促了3年之后,他不得不接受父母和朋友安排的相亲,但均以失败告终,一个是女主角没到场,原因是得先过女孩的爸爸这一关,每次谈到那次经历,他都会说是“相爹”。另外一个,因为女孩一开始关于房子的问题让整个会面几乎在沉闷中度过。2012年,他找到了女朋友,终于对父母有了交代,也终于摆脱了被问“对象”的尴尬。 小青和小胖,还有小白也经常抱怨每次回家被问“对象”,小青在一次次无法兑现带女友回家的承诺后,曾在两次春节里独自一人在西藏和青海旅游“避难”,按他的说法是度过“敏感期”。 东华和周平在双方家长多次催促下终于结束了长达7年的爱情长跑,决定今年国庆节结婚。催婚算是告一段落,然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婚后每次过节该去谁家?东华是安徽人,周平是山东人,恋爱时,他们多次因为过节回谁家而激烈争吵过,“回谁家”已然成为他们婚后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诸多异地婚姻过节面临的共同症结。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