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北京八旬叫卖艺人苦寻传人 非遗传承遭遇现实尴尬

www.fjnet.cn 2013-10-07 10:28  刘飞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

  崔燕民老人展示叫卖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甜蒜豆汁儿麻豆腐,糖麻花、米麻花,芝麻酱烧饼加焦圈儿,老豆腐开锅。”这段吆喝声来自82岁的叫卖老人崔燕民。

手扶在耳朵后,一声吆喝,字正腔圆,有韵有辙。国庆假期,在北京的街头您也许会碰上这么一位叫卖艺人。然而,现在的他不是要做生意,而是在表演叫卖,在寻找接班人。

作为一项民俗,2007年,老北京叫卖被列入了《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真正走街串巷,做过小生意,叫卖过的老人都年事已高,有些已经去世。年过八旬的崔燕民想找个传承人,几年也找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到底遭遇哪些现实困难?老北京叫卖只能活在资料中吗?

国庆假期,已经退休多年的84岁的杨长和可没闲着。他带上叫卖的家伙儿事儿,穿上行头,到北京南锣鼓巷、陶然亭公园给游客们表演起老北京叫卖。崔燕民和杨长和都是小时候在老北京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崔燕民说,他从那时开始一声声学着吆喝:

崔燕民:那个社会妇女早上起来都梳头。用梳头油、雪花膏,还有刨花泡水,抿这头发。它不是粘的吗,头发抿上以后就不散了。就打这个。买梳头油打网子,买网子,买梳头油,买拢子,买篦子,买红头绳儿嘞。

每唱一段,崔燕民都能讲出这段吆喝背后,当时的风俗,那段历史的细节。而这也是老北京叫卖留下的最鲜活的部分。

崔燕民:这一年四季人民的生活,由早到晚,凡是我知道的,我都记得脑海里了。把它翻出来还是原味,还是原事。

北京语言大学曾有人进行过一个关于北京商业叫卖的研究项目,一位项目研究者介绍,如今真正自己叫卖过的老人在北京已经很少了。

研究者:他自己叫卖过就有很多典故。他并不仅仅是去唱这一段,他对整个当时的情况,比如叫卖的人拿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这个东西的做法啊,这个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受众啊,等等这些都了解的很详细。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