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电商、假货双冲击 广州最旺IT商圈首现集体抛售商铺

www.fjnet.cn 2013-11-06 16:41  孙晶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在电商“抢食”和行内假货泛滥的双重打击下,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曾是广州最旺IT商圈的岗顶商圈正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惨淡!岗顶IT商圈

首现集体抛售商铺

贴满各式电脑广告的岗顶百脑汇前,三名标准电脑销售人员打扮的年轻人正在闲坐 记者 艾修煜 摄

曾经是广州最旺IT商圈的岗顶商圈,似乎正被愁云惨雾包围。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获悉,许多市民密集地接到中介推荐该商圈内“南方数码都荟”商铺的电话。“如此集中地向个人投资者出售商铺,在这个号称全国最大IT商圈的旺地尚属首次。”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天河岗顶商圈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中介当街叫卖商铺

“最近不断有中介打我电话,推销天河岗顶南方数码都荟的商铺”,市民陈女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一直有投资商铺,但这个商圈这么大面积地卖铺子还是头一次。”

上周末,记者还没来到南方数码都荟,就看到路边站满了要转手商铺的商家和销售商铺的房屋中介,他们纷纷举着出租、转售的牌子。

据记者了解,位于岗顶数码商圈核心位置、天河路518号的南方数码都荟除2楼外,其余楼层都在售。有知情人透露,南方数码都荟的商铺每平方米售价低至3万-6万元,一些面积稍大的商铺还有9.5折优惠。而同商圈商铺最高叫价曾逾10万元/平方米。经过查询,记者发现最近网上有关岗顶商铺出租或出售的广告越来越多,且价格低的比比皆是。

“过路客”多难旺财

梁先生在“百脑汇”数码广场销售电脑,“我在这帮老板看铺子一年了,一天里面来的30个人中,起码有20个是问路的,没几个人真想买东西”,梁先生很无奈地说。他表示自己还遇到过纯粹为打发时间的客人,“我把机子从仓库里拿出来,帮他装好程序,设置什么的都调好了,要付钱的时候突然说不要了,也没有原因”。

记者还发现,在“百脑汇”负一楼专卖手机的区域,销售人员的人数远高于消费者。偶尔一两个客人路过,销售人员都会三五成群地“围堵”上去,热情地递上产品列单,希望留住顾客。此外,“百脑汇”其他楼层的生意也不太乐观,只有两到三成的商铺有人光顾,其余都冷冷清清。

有知情人士透露,连附近的“展望”数码广场、“总统”数码城、天河电脑数码城、“颐高”数码广场的生意目前都陷入了低迷。距离“百脑汇”不远的“南方数码都荟”在歇业装修几个月后,还未重新开业已在高调卖铺。

生意下降八成无奈转场

在“颐高数码广场”二楼卖手机的王小姐对前景十分担心,觉得近一年来生意都很难做。她说:“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至少能卖出四五台手机,现在一天能卖一台已经很不错了。”

她还告诉记者,自己以前的铺位在地段较旺、人流较多的“百脑汇”,后因铺租太贵,生意又不好,所以就“转战”到铺租较低的“颐高”。“我以前的铺位比这里小,但月租要六七万。刚开始在颐高做觉得很不习惯,因为太冷清了,但这里的铺租每月1万多,成本低一些。可没想到生意这么差,再这样就只能改行了。”

记者调查发现,有着王小姐般遭遇的商家不在少数。不少被采访者告诉记者,与前两年相比,生意额下降了八成。和王小姐同一层的好几家商铺都已经倒闭,纷纷挂上招租或转让的信息。

探因

电商、假货成两大“杀手”

到底是什么让岗顶IT商圈的生意陷入低谷?

在“总统数码城”三楼做了两年手机配件生意的肖小姐说,单靠零售根本赚不到钱,加上批发也仅仅够维持,“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上网买数码配件,因为价格便宜”。

她还向记者透露,除了电脑、相机和手机等数码产品有较好的价格标准和较稳定的升降幅度外,U盘、移动硬盘、耳机等小电子配件的议价空间很大,也没有严格的行业管制。有的商家以低价销售质量较差的商品,顾客难以凭肉眼分辨品质,自己的商品自然显得更没有竞争力。

在太平洋数码城批发鼠标的李先生说:“我每个鼠标进货价也要25元,标价30多元。但很多人卖假货,只要15元左右,可是客人看不出差别。”

大多数接受采访的经营者都认同,正是电商的冲击和业内的“老鼠屎”,让岗顶IT商圈的生意一落千丈。

出路

向展贸型和体验型消费转型

“天河岗顶IT商圈的衰落是必然的”,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数码产品受电子商务的冲击尤其严重,现在消费者都已经习惯网购这类产品。而电脑城这个行业的周期已进入成熟期,利润越来越薄。加上外部原因,比如商业地产铺租不断升高、人工成本升高,经营者显然越来越难承受这种压力。”

他认为,朝着展贸型和体验型的方向转变,对岗顶IT商圈来说或是一条可行的出路。(记者 孙晶 实习生黄韡)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