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民众“三中全会”期待:住有所居、公平正义

www.fjnet.cn 2013-11-08 07:22  阚枫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阚枫)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国内外媒体对这次会议再启中国改革新程充满期待。与媒体中宏大的“改革课题”和“政治术语”不同,中国老百姓的“改革心愿”单纯得多,也直接得多。而这些来自街头巷尾的诉求,正是中国改革的最终落脚点。

改革新程的民生期待: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张辰是北京一家房产公司的销售人员。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客户向他咨询同一个问题:“三中全会后楼市会怎样?”

卖了4年房子,天天给别人分析楼市的张辰至今仍过着群租生活。他也希望,在可以看到的未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小时候有很多梦想,长大后就只有‘买房梦’。”张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最关注的国家大事就是房价。

张辰的境况是无数中国年轻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蜗居”“蚁族”“胶囊公寓”,关于房子的新词不断涌现,背后折射的正是老百姓对高房价的无奈。对于有着深厚家庭观念的中国人而言,当前,住房问题可谓民生之首。

和张辰所代表的年轻一代不同,年近60岁的李建伟之所以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因为最近报纸上关于“延迟退休”和“养老金”的讨论。“即将退休,干了大半辈子,我当然最关心养老话题。” 在安徽合肥一家老国企工作40年的李建伟说。

目前,中国的老年人口已超两亿,像李建伟所关注的这些养老话题,每每出现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在中国,“民生”一词连系着十几亿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逐渐脱贫致富的中国人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他们对改革的新期待也更为具象:“房子何时买得起”、“空气何时变清新”、“看病何时不再难”、“食品安全何时不担忧”……

这些民生问题,舆情热度之高,折射出的是民众对于切身福祉的焦虑,也凸显了改革新阶段中迫切的民生诉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去年11月,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曾这样庄重承诺。面对民众期待,如何让每个中国人看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期冀社会公平正义:“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改革,就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30多年过去,继续推进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就必然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然而,“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改革需要决策者的勇气,更需要全社会的协同。

对于“触动利益”之难,在北京工作生活10多年的赵青(化名)有着切身体会。去年年底,她作为“非京籍家长”的一员,参与了那场北京人与外地人关于高考的“网络论战”。那场争论中,同样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因为一纸户口而站在对立的位置。

去年12月,“千呼万唤”后,北京出台了异地高考的过渡方案。赵青和那些非京籍家长们,依旧没有盼来“让孩子在北京考大学”的时间表。

“限购房、限购车、限高考,不管你在这里工作多辛苦,纳税多少,没有户口,你都是外地人。”面对中新网记者的采访,赵青还特别补充了一句:“除非你有关系”。

目前,中国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超过两亿,他们因为生计或者理想进城打拼,为城市贡献力量,却无法享受“市民待遇”。

有观点认为,如果说,中国改革的前35年是“做大蛋糕”,那今后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分好蛋糕”。一项针对中国改革的媒体调查中,近六成的人最期待“社会公平正义”。有学者指出,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已是中国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公平正义,听起来概念宏大,却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就业、医疗能否充分保证公平,国企与民企能否公平参与竞争,养老金领取能否按照同一标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能否落实到每一起司法案件,社会运行能否只有“明规则”而无“潜规则”……

今年3月,新任中国总理李克强首次面对中外记者时曾表示,“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如今,改革将起新程,民众期待社会公平正义,期待“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将反腐“进行到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连日来,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期待”的调查问卷在网络上涌现,“反腐倡廉”一项稳居各大民意榜单前列。

在这场“将对改革作出总体部署”的会议前夕,今年第二轮中央巡视工作启动,“抓老虎苍蝇”随之再次成为中国网民讨论的热词。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进行期间,江西、内蒙古等地的百姓为了“反映问题”,凌晨3点出发,坐着长途汽车,赶往巡视组位于省会的驻地;有的排队等候一夜,就为领到一张《来访登记表》。

除了向巡视组反映问题,民众的反腐热情还表现在网络举报的高涨。今年9月2日至10月2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后的第一个月,收到的网络举报数量就达2.48万余件,平均每天超过800件。

中共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贪官落马后的舆论赞许,还是网络举报所反映的反腐民意,都透视出民众对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期待。

“新一届中央领导层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制度之‘笼’到底是什么,到底由什么具体构成,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规划出这个制度反腐的‘笼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自身素质对于中国改革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十八大至今,从高官落马到巡视反腐,从出台八项规定到“钉钉子”改作风,新时期的中国反腐已经高调起步。

而民众对于反腐的期待似乎更高。如何严控“三公”遏制百姓身边的腐败,如何推进官员财产公开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如何完善监督渠道让全民参与反腐治贪……

30多年前,改革开放激发出中国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30多年后的今天,改革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最大共识。集结号将再度吹响,挑战重重,期待满满。(完)

  •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