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民日报:行政复议,如何突破“官官相护”

2013-11-27 07:0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外脑”参与受认可

“外脑”与案件本身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中立的身份更容易取得百姓信任

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最大亮点是“外脑”参与。那么,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外脑”该如何引入?记者在《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遴选办法》看到,非常任委员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如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系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国家部委以及有关国家机关的法律或者相关专业人士等。

此外,为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北京市以制度化、规范化为抓手,先后建立了复议委员会工作规则、全体会议议事规则、行政复议案件审理会议议事规则、委员守则、委员声明书、委员回避申请等制度。如今,行政复议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案件审理会,并且非常任委员数量都必须超过审案委员的半数。

今年8月2日,北京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第四十三次案审会如期举行,审理一起不予撤销房屋登记决定行政复议案,申请人是北京市民刘某,被申请人是北京市住建委。

“案审会现在开始,先由承办人介绍一下基本案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余凌云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

“由非常任委员主持案审会,也是一种创新,这会让百姓更加相信案件审理的公正。”王华告诉记者,在案审会现场,关于案件的提问和讨论,非常任委员没有限制,可以畅所欲言。

经认真审理,委员们依照规则进行投票表决,形成裁决意见。北京市政府据此作出复议决定,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不予撤销房屋登记决定,并责令其限期重新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对复议决定表示信服。

“‘外脑’与案件本身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中立的身份更容易取得百姓信任。”姜明安告诉记者,“同时,行政复议委员会每次都会根据具体案情,有针对性地选择熟悉相关法律的专家,以此保证案件审理的公开公正。”

“外脑”参与,公开公正,敢于纠错,让行政复议委员会越来越受到百姓的认可。自2008年至今,北京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共召开了52次案审会,审理了131件行政复议案件。

同时,记者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的15个区县也都先后开展了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并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如石景山区尝试了公开审理案件模式,即由申请人自由选择一名非常任委员,同区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指定的一名非常任委员以及两名案件承办人一起组成案件审理小组,共同开庭审理案件。审理程序中不仅设置了当事人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还引入了调解机制促使双方当事人和解。参加案件审理的专家委员还对案件进行了现场点评,以案说法。

期待突破法律障碍

聘请专家学者担任非常任复议委员,组成行政复议委员会是对行政复议法的突破

如今,制度创新却遭遇了法律障碍。根据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行政复议机构为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专职复议人员也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聘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担任非常任复议委员,组成行政复议委员会是一种制度创新,但也是对行政复议法的突破。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运作,从严格意义上讲,是缺少法律依据的。

制度创新需要法律跟进。欣喜的是,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已经纳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对此,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意见建议。

行政复议委员会,该不该固化成一种制度,并向全国推广?“如今,引入知名专家是各地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的通行做法,可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这样的专家学者。”王华说,如何解决不同地区专业资源的不平衡,是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有专家建议借鉴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民意的参与、观点的碰撞、案审的公开,是极为重要的。”

行政复议委员会,是具体的案件审议机构,还是应当主要以解决行政复议中的疑难问题为主?“现在的做法,一是审查疑难杂症,二是研究普遍性的问题,这一功能定位是比较正确的。接下来,可以进一步将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和相对集中复议权改革综合考虑,进而扩大审案的范围。”姜明安说。

关于行政复议委员会作出的裁决意见是否应该是最终裁决的问题,姜明安表示,目前,“政府主导、专业保障、社会参与”的行政复议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未来,当行政复议委员会作出裁决意见并需要提请市政府时,市政府应该尊重行政复议委员会作出的裁决意见,如果否决,必须充分说明否决的理由,并可以向行政复议委员会提起再次审议。“如果再次审议,仍然维持原裁决意见,市政府应该尊重。”

此外,引入听证、和解机制,进一步增强案审的透明度、进一步明确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等,也都得到了诸多专家的支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