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

2013-12-23 07:19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分享到:

城镇化是一个不能搞花架子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公布,让大家对城镇化充满了期待。未来的城镇化将拥有怎样的顶层设计?

张立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六大任务,就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这个顶层设计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细化。这个顶层设计的“魂”,或者说指导思想,就是中央对城镇化的深刻认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我认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突出亮点。也就是说,尊重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城镇化就会健康,否则,就会出现“带病”的城镇化、行之不远的城镇化、给人教训深刻的城镇化。城镇化,不能搞花架子。过去那种粗放的低水平的方式,不能再重复;那种贪大求洋的造城浪费所形成的虚假繁荣,不能再重复。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细致的过程

科学规划必须一张蓝图管到底,不“翻烧饼”干到底

记者:您怎么看待城镇化的科学规划问题?

张立群:应当承认,在一些地方,城镇化存在着运动式倾向,甚至把城镇化错误地理解为消灭农村,这些都是科学规划出了问题。另外,一些地方领导换了,规划也随之改动;一些地方虽然领导没换,但朝思暮想,朝令夕改,规划上不断“翻烧饼”,以致城镇化建设不是出这样问题就是出那样问题。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细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反复论证基础上确定的城镇化科学规划,就必须一张蓝图管到底,不“翻烧饼”干到底。

科学规划,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科学规划,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

城镇化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的过程

钱从公共财政支出中来,钱从市场里来

记者:城镇化不是“画饼”就能画出来的,需要稳定、可持续的投入,需要建立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对此您怎么看?

张立群:中国城镇化的愿景令人振奋。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有这样的描述:假定我国城镇化率从2009年起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到2019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6%;到2029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6%;到2039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6%。如果那时中国人口总数为15亿—16亿人,城镇人口大约将达11.4亿—12.2亿人。从这个描述中,可以看到城镇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巨大投资需求。

最近,有机构预测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资需要25万亿元,我们不清楚这个数据是如何匡算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城镇化的投资需求将极为旺盛。

首先,城镇化投入来自公共财政。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建设,需要国家公共财政支出,需要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化进程中的财政投入,要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其次,城镇化投入来源于城镇发展。可以通过地方债等金融创新手段推进城镇化投融资。还可以吸引民间投资,多方并举。

我认为,城镇化是否健康,要看新城镇的“造血”功能。就是说,新城镇能否带来新的经济增长,能否给新城镇居民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能否给公共财政带来收入,能否做到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城镇化是一个解决好人的问题的过程

解决人口城镇化赶不上土地城镇化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记者: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为什么人口的城镇化一直滞后于土地的城镇化?

张立群:这个问题,恰恰是这些年城镇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无论从政策需求,还是从执政理念看,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成为市民。

但在一些地方,人的城镇化步伐缓慢,甚至出现农民搬进楼房就成了“市民”的现象。没有就业、没有公共服务保障,这种“市民”充其量也就是“半市民”或“伪市民”。另外,还有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繁荣默默奉献,可城市给他们的回报是那么地不对等。有时甚至不能及时兑现工资,更别说跟城里人一样享受公共服务了。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北京“井居人”新闻,虽然是农民工中的极个别现象,但还是令人唏嘘。

人口城镇化步伐赶不上土地城镇化,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待城镇化人口规模越来越庞大。以农民工为例,农民工总人数目前已经达到2.62亿人,这么多农民工要城镇化,就得考虑现有城镇对他们的吸纳能力。另外,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要有1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压力巨大。其二,土地作为稀缺资源越来越成为城镇化的硬约束。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脚步中,土地不够用,同时,级差地租形成,所以社会资本开始向土地积聚,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加快。

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考虑加快人口的城镇化进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努力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特大城市、大城市应从实际出发,创新方法,鼓励具有稳定收入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业转移人口优先落户。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强吸纳能力,放宽户籍限制,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的门槛。

把非户籍居民转成户籍居民,是需要成本的。农民工需要公共服务,要有财政投入来承担,这是一个相当繁重又不易完成的任务,对其艰巨性要有充分的估计。

城镇化过程不仅是农民自愿转变为市民的过程,也是城市居民享受城镇化成果的过程。不仅要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城镇化是否健康,要看居民能否“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