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 人民日报北京“拼车”出行可合理分摊费用 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关于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规范小客车合乘行为。根据《意见》,市民签协议拼车将不会被认定为非法运营的“黑车”,同时可以合理分摊费用。 “拼车”是否会滋生“黑车”生长空间?费用应该如何计算?发生事故又该如何界定责任?本报记者就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禁止临时随意合乘摊算相关费用 据了解,北京近日出台的《关于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是国内首个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意见》的出台是为清洁空气、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百姓出行,规范小客车合乘行为,保护合乘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界定“合乘”?《意见》明确指出,小客车合乘是指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其中一人小客车的出行方式。按照是否分摊费用,“合乘”可分为公益型合乘和互助型合乘;按照合乘方式,可以分为上下班通勤的长期合乘和节假日返乡、旅游的长途合乘。其中互助型合乘各方当事人可以合理分摊里程消耗的油、气、电费用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用。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小客车合乘应当遵循公益合乘优先、民间互助自愿、维护合法权益、规范合乘行为、严禁非法运营的基本原则,促进其健康发展。提倡合乘各方通过签订合乘协议的方式明确出行线路、乘车地点、安全责任、费用分摊等各自权利义务,并在合乘前进行信息核实,确保行车规范和安全。 《意见》特别提到,禁止临时随意合乘摊算相关费用,禁止合乘当事人发布虚假信息,禁止合乘当事人签订虚假阴阳合同;对存在上述行为、以合乘名义开展非法运营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市民为拼车叫好,但也有担心 “拼车”指导意见一出,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点赞”。“以后限号我可以拼车了”“同一个社区大家可以一起拼车,又节省成本又方便,何乐而不为呢”……这些留言代表了一些市民对合乘出行的看法。 住在天通苑的北京市民古先生说,他很乐意参与拼车。“北京冬天太冷,夏天很热,地铁又挤,要是能拼车上班还是很好的。”古先生说。不过,他认为,拼车费用具体怎么计算,以及万一出了事故责任如何认定等问题还需要具体的解决方案。“也许可以一起买保险。”古先生提议。 尚未拥有私家车的市民小陆赞成拼车,但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我曾有同事选择过合乘,可是发生了事故,处理起来就很麻烦。”她说,“假如我要拼车,那也一定要和熟人拼,并且在拼车之前用协议的方式把权利义务写清楚。”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市民小周认为拼车节省了社会资源,而且会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但他表示不会选择用自己的车拼车:“不出事,一切都好。但是一旦出事,即使是小事故,也会给自己增添烦恼。”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介绍说,目前北京小客车的载客率约在1.3人,“小客车一般有5个座位,1.3人的低载客率肯定会带来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在他看来,合乘出行值得鼓励,但拼车合法后出现的种种难题也不容忽视。他说,“黑车”管理执法取证难、法律规定不明确等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拼车”发展的因素。 《意见》中“禁止临时随意合乘摊算相关费用”的规定,被认为是专门针对“黑车”而制定。 对如何界定“临时随意合乘”的问题,顺风车公益组织发起人王永表示,相对于上下班通勤的长期合乘而言,其他时间随意合乘就有可能违法。至于如何区别合法拼车和黑车,他提出了三个标准:“一是看价格,黑车是以营利为目的,拼车是承担基础费用;二是看时间,通勤类的拼车一般发生在早晚高峰期,其他时间的拼车就需要警惕;三就是看乘客是否有合乘协议书。” 据了解,临时在车站、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出现并拉活儿,收费高于出租车费用,并且乘客和车主并不认识的情况,可初步判定为“黑车”。经取证后,交通执法人员会对黑车处以相应罚款。 专家建议:慎选拼友、签订协议 《意见》明确,上下班通勤合乘和节假日返乡、旅游合乘各方当事人,可以合理分摊合乘里程消耗的油、气、电费用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用。那么,如何分摊费用才算“合理”呢? 王永说,“经过测算,一般来讲小客车的出行成本约为同样里程出租车费用的一半,因此,乘客可根据总成本按人头来算。” 拼车时发生交通事故,车主是否承担责任也是此前一直被“拼车族”关注的问题。对此,王永表示,“根据道路交通法规,如果车主违反交通规则,肯定由他来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车主没有责任,例如追尾,那就是后车的车主承担责任。”他呼吁,拼车一族购买相关保险。 目前,有警察为拼车族提供了关于风险防范的建议:首先要谨慎选择拼友,并且在拼车前仔细检查车况,查验并记录车辆已有的保险情况;其次,要提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车主和搭车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对旅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约定。此外,还要注意搜集证据。 |
相关阅读:
- [ 01-01]最高法:全国法院今起正式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
- [ 01-01]北京三级法院裁判文书网上可查 上线首日公布7份
- [ 12-31]一名18岁内地男子涉电话诈骗案被香港法院判入狱6年
- [ 12-31]六旬妇遭家暴见到丈夫就哆嗦 法院签发人身保护令
- [ 12-31]六旬妇女遭家暴37年起诉离婚 法院签人身保护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