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北京青年报:不动产登记能否协调“以人查房”?

2014-01-12 06:52  潘洪其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不动产登记能否协调“以人查房”?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不动产统一登记使“以人查房”更为便利。为保护公民不动产信息和个人隐私,需要为“以人查房”设置限定条件,但如果设置条件过于严苛,以至于“以人查房”几乎成为不可能,这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昨天在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说,国土资源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组建不动产登记局。据悉,今年我国将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逐步以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为基础,整合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查询服务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共享。

不动产是指实物形态的土地和附着于土地上的附属物。我国的不动产类型主要包括土地、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添附于土地和建(构)筑物的物,不动产中的房屋,是我国多数居民占比最大、分量最重的私有财产。物权法实施以来,各界呼吁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以保护公民的不动产信息和个人隐私,保护公民合法持有和交易不动产的权利。今年我国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着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是搭建不动产统一登记和查询服务平台,形成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网络,这意味着“以人查房”将在技术上成为现实。

近两年,多地曝出“房叔”、“房妹”、“房姐”拥有十几套、几十套住房,公众反映强烈。这些“房叔”、“房妹”大多是公职人员和官员,他们为购置房产运作巨额资金,有的还办理多个身份证或户口,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情节和影响十分恶劣。“房叔”、“房妹”等被查处后,泄露“房叔”、“房妹”房产信息的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也受到处理,各地纷纷制定内部管理措施,对“以人查房”的条件、范围、用途等作出严格限制。此后,房产信息遭曝光的案例少之又少,可见严控“以人查房”,的确有助于保护公民的不动产信息和个人隐私。

不动产统一登记和查询服务平台建成后,“以人查房”在技术上更为便利,这也与保护公民不动产信息和个人隐私构成了一对矛盾。保护公民不动产信息和个人隐私,对“以人查房”设置严格的限定条件,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但现在一些地方设置的条件过于严苛,以至于“以人查房”几乎成为不可能,这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为纠正这种偏向,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和查询服务平台,一方面要为查询普通居民的不动产信息(特别是个人查询他人信息)设定严格条件;另一方面,对两类查询居民不动产信息的情况则应当放宽条件。一种情况是,居民查询自己名下不动产的信息,只要未发现其可能用于非法目的,职能部门就应当满足其查询需要。现在不少地方规定,居民只有为一个目的——因购房享受税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需要提交自己名下已有房产的信息——才能向房管部门申请查询自己名下房产的信息,其他任何情况都不能申请查询。居民有合理查询、使用自己的不动产信息的权利,不动产统一登记需要充分保障这种权利,如果任意而过度限制这种权利,职能部门就涉嫌滥用权力。

第二种情况,对查询公职人员和官员名下不动产的信息也应适当放宽条件。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从长远看,实行官员收入、财产等个人事项公开制度将是大势所趋,而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是实行官员个人事项公开制度的一个基础条件。有关职能部门是查询、公开官员不动产信息的权力主体,负责相关工作的实施与监管,但是,当某个官员或某部分官员的不动产信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重大公共事件,有关部门就有权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要求查询并公开相关官员的不动产信息,职能部门应当满足这种申请和诉求。这样做旨在保障公众对公权力运行的知情权、监督权,与保障官员一般情况下以公民身份享有的个人信息权、隐私权并不矛盾。

不动产统一登记既要保障公民的不动产信息权利,也要协调好“以人查房”涉及的各种复杂关系,如何在两者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是我国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