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男神”魏坤琳:不要埋没自己的“最强大脑”
2014-01-27 19:52:3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
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苑苏文赵琬微姬少亭)能在两堵由几百块魔方组成的魔方墙中找到一个不同色块的“超级找茬王”、能在水下盲拧魔方的“魔方达人”、能快速解出复杂数学题的“中国雨人”…… 近日,一档智力综艺节目《最强大脑》在中国的年轻观众中迅速蹿红,节目采用嘉宾评委和科学评委共同打分制,从全国遴选“最强大脑”挑战舞台上的测试项目,在中国观众中掀起一阵解密“最强大脑”的旋风。 记者近日专访了在节目中担任科学评委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魏坤琳。魏坤琳因为外贸英俊、点评专业而被网友们称作“科学男神”,他表示,希望通过节目对“天才”的展示,引发人们的“如何对待身边的天才”的反思,同时,希望观众重新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埋没自己的“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大多是身边的普通人 《最强大脑》中参与挑战的选手大多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甚至有人因为自身的天赋而被称为“怪人”,魏坤琳表示,节目向人们展示了人们身边曾被忽略的天才。“节目中出现的很多天才是在小时候不被人们理解的,希望节目引发人们反思,不要埋没身边的‘最强大脑’,同时也要重新发现自己的天才。” 他拿“中国雨人”周玮的经历举例,在现实生活中,周玮因为“不太一样”而被当做异类,直到在节目中展示了天才的数学能力被称作“最强大脑”。 “像周玮这样的人国内还有很多,这些人大多数不被身边人所理解,希望节目播出后,人们能够更多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魏坤琳说。 专业人士的判断不应被质疑 在节目中,选手获得的分数是由三个嘉宾评委每人最高打出5分的预判分,乘以挑战成功后,科学评委魏坤琳打出的最高10分的难度分,最终总分超过80分才能晋级。这就导致即使有的选手挑战成功,也有可能因为难度分过低而无法晋级。 这导致观众对魏坤琳“权力是否过大”的质疑,在节目中,曾经有一些选手拥有打动所有嘉宾评委的煽情故事和完美表现,但最终无法晋级。 对此,坚持“科学是我唯一的判断标准”的魏坤琳表示,作为节目现场唯一一个专业人士,所得出的判断不应被非专业人士所质疑。此外,分数并不是由他一个人草率决定的,他的背后有一个几乎涉及和挑战选手相关所有科学领域的团队。 据他介绍,为节目提供科学支持的是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其中包括心理学界的“泰斗”人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 “刘嘉院长为选手们制定了一个详尽的测评体系,选手在上台表演前,科学家就已经通过预先的测试给出了大概的参考分数。”魏坤琳说,他只是节目组背后“隐形”科学家团队的代言人。 不要埋没自己的“最强大脑” 魏坤琳还期待“天才”在节目中的表现能对人们如何看待天赋有所启发。“希望人们思考,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是否知道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是否提供了条件让他们的兴趣和这些长处契合?” 他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讲究“均衡发展”,补上每一个人的“短板”,而没有真正的发挥一个人的天赋和长处。 魏坤琳拿自己在美国留学时的观察举例,“在美国人的教育观里,学生在某个领域是最牛的就可以了。弹钢琴的顶级高手不用学习数学,而很多人的最长处最终能够和工作结合,为社会发挥很大作用。” 此外,魏坤琳还指出,希望观众不要因为节目的火爆而产生“智商崇拜”,高智商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机遇和动机。 “如果智力很高,但缺少其他因素,就可能因为智商反而受到打击,“异于常人反而可能真的变得‘异于常人’,与周围格格不入,产生负面效果。”他说。 最后,谈起他眼中《最强大脑》节目的意义,魏坤琳说:“希望每个人看了‘脑力’的各个方面的表演后,能够反思自己和重新发现自己的‘最强大脑’。”(参与采写:李俊辰) |
相关阅读:
- [01-06] “最帅大学教授”魏坤琳引发“男神老师”话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