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聚光灯 > 正文

雾霾逼中国加速摆脱“煤依赖”

2014-03-04 15:01  孙微 丁明 白歌 林伯强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多个地区前些天出现的大面积雾霾,令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燃煤污染成为雾霾形成的主要元凶。横纵对比,患上“煤依赖症”的不仅有中国,提出“减煤换煤”也是全球趋势。伦敦1952年的雾霾造成上万人死亡,也就是在这一年,这个老牌工业国家“锁定”煤炭消费峰值,开始能源多元化。60年后,一场“页岩气革命”让美国煤炭用量下降到最近25年来的最低水平,但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还是坦承,“建立更清洁的美国能源经济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对中国来说,像发达国家当初基本上通过替代煤炭来治理大气污染那样,有不小的难度,因为中国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但中国政府“压减燃煤”的决心不会动摇。中外环境与能源问题学者预期中国的煤炭消费峰值可能出现在“2020年前或2030年后”,在此之前,对症下药解决雾霾和诊治“煤依赖症”都成为重大挑战。

中国煤炭消费峰值何时到来?

在刚过去的双休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迎来难得的晴好天气。石家庄不少居民区的冬季取暖已“煤改气”,但近来那里的雾霾仍非常严重。对此现象,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雾霾的出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最开始大家不一定看得见。当下我国出现的大面积雾霾与庞大的煤炭消费量和长期燃煤积累有直接关系,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因此,治理雾霾需要尽可能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虽然这不是短期能做到的事情。

据林伯强介绍,我国煤炭消费比重近三年来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但由于煤炭消费基数大,直到2013年煤炭消费仍占能源消费的近66%,每年还需要增长1亿吨左右。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36.1亿吨,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9.33%,而中国煤炭消费增量也占世界增量的30.43%。

客观说,造成雾霾的原因很多,包括汽车尾气排放、城市建设污染、地形构造等等,但大量能源消费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主要原因。PM2.5是形成雾霾的直接内因,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又是形成PM2.5最重要的三大污染物。在中国,煤炭消费正是这三大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仅燃煤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就几乎占总排放量的一半。对中国这样“多煤、少油、缺气”的国家来说,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及煤炭资源的价格优势,都决定了目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核电是可能大规模替代煤炭的能源品种,但需要比较长的建设期。石油价格昂贵而且对外依存已接近60%,因此不会用石油替代。清洁能源的使用基数又太小,以2013年为例,中国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左右,提供电量不到3%,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对煤炭形成有效替代。

煤炭作为一种常规的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2013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量中,煤炭依然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57.8%。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选择更为清洁的能源,但对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来说,长期而言存在“煤依赖症”。日本、韩国的煤炭消费都占各自能源消费的相当比例,日本煤炭消费约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5%。2012年亚洲能源消费占全球煤炭消费的70%,其中中国占50.2%,印度占8%。

据《华盛顿邮报》今年1月31日报道,英国BP石油的能源分析师在最新能源预测报告中提到,中国不会像过去那样疯狂建造燃煤电厂,但中国整体煤炭消费量在未来二十年里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占据全世界煤炭消费的一半,然后在2030年后慢慢下降。

林伯强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的雾霾治理将会加速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快煤炭消费峰值的到来。煤炭消费峰值(消费增量为零)2020年前到来估计应该没有问题。中国煤炭消费峰值的到来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决心、清洁能源发展速度、碳税实施、能源价格改革、公众积极参与等等。比如,民众对发展分布式风电太阳能要有更好认识,促使更多人有意识地选择清洁能源消费,从根本上加快摆脱对煤炭的依赖。

欧美对煤依赖和治理同步进行

历史上,发达国家中,如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也经历过雾霾高发时期,无一例外的特征是煤炭占能源结构比例很高。这些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也说明,需要尽快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将煤炭占能源结构比例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在英国,雾霾的严重程度和煤炭消费有着直接联系。历史学家彼得·托尔谢姆在《发明污染:1800年以来英国的煤炭、烟雾和文化》一书中写道,英国19世纪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庞大的煤炭矿床之上。由于煤炭消费量直线上升,英国各城镇上空的雾越来越浓,但当时英国很少有人认为煤烟是污染物,甚至认为燃煤排放的碳和硫能平衡“瘴气”的污染。对煤的严重依赖让英国人深受其害。仅1952年12月的“大烟雾”就导致上万人死亡,数不清的工业和家用烟囱向空气中喷射的烟尘与本来就湿重的雾气混合形成有毒的雾霾。痛定思痛,英国煤炭消费也在1952年达到峰值。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能源开始走向多元化,最开始是水电,后来陆续有天然气、原油以及再后来的可再生能源,煤炭消费量显著下降。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今年2月2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煤炭仍然在英国电力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去年煤电占英国电力供应的40.7%,但相较2012年的42.8%有所回落。英国碳排放分析网站认为,欧盟对煤电污染的限制政策要求一些老煤电厂2015年前关闭,这些老煤电厂目前处于高强度运转状态。

“我们仍然需要传统的火电厂!”德国能源署高层近日在接受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透露,出于对核电安全的考虑,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欧洲国家在计划增建火电厂。但此举也让非常在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德国,在近两年付出空气质量下降的代价。受德国政府严格控制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德国燃煤电厂今年1月的发电量同比下降约10%。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去年12月11日称,英国1956年的《清洁空气法》也促进了美国的相关立法。纽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发生过致命雾霾事件,和当今中国一样,当时的污染多由燃煤造成,此外像洛杉矶等城市的大量交通废气排放也是致因。

“页岩气革命”正帮助美国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2012年美煤炭用量下降到最近25年来的最低水平,年消耗量低于9亿吨。发电厂、钢铁生产商和其他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的企业更喜欢用廉价的天然气。即便如此,煤炭发电厂的发电量仍约占美国总发电量的40%。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国情咨文中也提到,建立更清洁的美国能源经济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美国人一路上艰难地做出抉择。

“中国可以复制英国经验”

“中国能逃避令人窒息的空气污染吗?”美国《华盛顿邮报》去年10月曾做这样的报道。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去年初的数据,过去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迅速,已赶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美国佐治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麦赫姆认为,伦敦、曼彻斯特等英国大城市摆脱雾霾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立法和严管,并与当时英国产业转型、传统制造业生产向海外转移有关。英国经验在中国“复制”并非没有可能,但中国的雾霾和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极为密切,取舍更加不容易。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杜大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正如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应尽快采取改革措施实现经济再平衡,减少制造业所占比重,才能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

对中国来说,当前关键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并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和更加清洁地利用煤炭。谈到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和清洁利用问题,林伯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政府在电力行业煤炭的使用效率和清洁使用上下了很大工夫。2013年底全国建成燃煤脱硫机组占燃煤装机总容量的比例高达95%,火电单位煤耗大幅下降,火电效率与效率最高的日本、韩国差距已不大。

这意味着,中国的火电效率提高空间已非常小,所以,非电力(另一半的煤炭消费)的煤炭使用效率和清洁也很重要。在环保专家看来,用于工业制造和供暖的煤炭在减排技术与效率方面远不如燃煤发电环节成熟。其他工业部门的烟尘治理仍然很差,电热、钢铁以及矿物制品等几个耗煤大户每年的烟尘排放占全国排放的近70%。由于比较分散和不同行业消费特点不同,治理起来会比电力行业更为困难。如何从政策上进一步提高和引导这一半煤炭使用效率和清洁使用,也是政府在治理雾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林伯强说,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障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减少煤炭消费比重需要其他替代能源。他认为,短期内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无疑是替代能源的最佳选择。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基数虽然小,但如果能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5年内可能对煤炭形成比较有效的替代。此外,核电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应尽快考虑新增项目。【环球时报驻英国、美国、德国特约记者孙微 丁明 白歌 林伯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