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支付7道“锁”保安全 假签名骗钱行不通
2014-04-07 07:37 李丽辉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制图:李姿阅 把控支出“口子”,用电子化手段装上“防盗门” 国库支付,7道“锁”保安全 本报记者 李丽辉 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是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国库作为收入的“笼子”和支出的“口子”,肩负着财政资金收缴、支付和管理的重任。其中,运用电子化手段给国库装上“安全锁”“防盗门”,对于把控支出这个“口子”,保障资金安全至关重要。 指纹登录、电子签章,靠“萝卜章”、假签名骗钱行不通了 日前,河北省财政厅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将2014年中央财政新农合补助资金拨付到省内相关的县市区。不到一天的工夫,两笔资金共计43.32亿元,就按照预算额度分别打到了69个县级财政的账户上。 “国库电子支付系统,将传统模式下分散的控制环节整合成完整的管理链条,实现了财政、人民银行、代理商业银行和预算单位相关信息的直接联通,资金支付更加安全快捷。”河北省财政厅国库局副局长李树平表示。 李树平介绍,支付电子化彻底取代了过去的纸单管理,将原来的领导签字、单位盖章变成了“电子签章”,“铁皮文件柜”升级为“电子凭证库”。系统采取多岗位制衡形成安全闭环,每一笔资金支付需经过7道 “安全锁”,每一笔业务全程都有记录,使违规操作无所遁形。 用户身份认证是系统的第一道“锁”,工作人员进入系统不但要输入密码,还要通过指纹识别;进入系统后对用户进行授权管理,每个环节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保证财政资金准确支付的第二道“锁”。系统还设置了电子凭证校验、电子签章及签名、安全传输通道、业务信息闭环检测和安全审计等几道“锁”,对资金进行内部审核的同时,还要与银行和预算单位自动对账,几番“对证”准确无误后,资金支付才能完成。 以往发生的财政资金安全案件,大都与伪造支付凭证和公章有关。比如,2011年江西省鄱阳县发生的一桩大案,就是通过伪造公章里应外合,将资金转出到境外的。而且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造假的门槛越来越低,仿真程度却越来越高,国库资金管理的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大。 “电子支付系统中领导的电子签名、单位的电子签章都是自动校验,实现了全链条防伪,业务人员想通过造假、串谋盗取财政资金几乎变得不可能,靠刻‘萝卜章’、假签名骗钱就更行不通了。”李树平说。 2013年1月1日起,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目前11家代理银行、2200多家预算单位已全部纳入试点,范围涵盖了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和专户资金支付的全部流程。试点一年多来,已成功办理业务53万多笔,总支付金额1029亿元,差错率为零。 “实行支付电子化,在业务上实现链条式管理,在技术上引入安全支撑控件,从根本上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是目前条件下进一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 支付效率大幅提高,运行成本更节约 “国库资金支付,牵涉到财政、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好几家。近年来,财政收支规模扩大、项目日趋细化,国库支付业务大幅增长,过去那种半手工的运行方式已很难适应。”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赵文海表示,支付电子化取消手工签章、逐笔打印、取单送单,工作人员从“跑银行”变成了“点鼠标”,效率大幅提升。 对此,中国建设银行河北分行客户经理吴烨晗深有体会。“过去,我们天天在这几个单位打转转,年底忙的时候一天要跑四五趟,但还是有业务处理不完。甚至有时候因清算不及时,还会导致银行资金被占压的情况。”吴烨晗说,电子化管理以后,不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还大大降低了代理银行的资金风险。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市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支付电子化的实际效果正在逐步展现。辽宁实行支付电子化以后,一次性审核2500多条授权支付额度,整个签章过程只用了50秒;河南建立了数据同步检查机制,规范了代理银行系统功能,有效杜绝了“先清算、后支付”违规操作的可能。 |
相关阅读:
- [ 02-11]卫计委:超生罚款有法可依 全部上缴国库
- [ 02-08]计生局:张艺谋已全额缴清近750万元“超生罚款”
- [ 01-17]台地方举债限期未改将被惩处 苗栗县长陷危机
- [ 12-20]整治公款大吃大喝 北京公务卡改革明年全覆盖
- [ 12-06]24省去年收取社会抚养费200亿 岂能成"糊涂账"
- [ 12-06]敢不敢公开社会抚养费的支出情况
- [ 12-06]中国青年报:敢不敢公开社会抚养费的支出情况
- [ 12-05]24省份去年收取社会抚养费200亿 未公开支出情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