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海上找黑匣子如游泳池中找米粒
2014-04-14 10:19 陆绮雯 龚丹韵 许沁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蓝晓梅 邱淑群 |
分享到:
|
黑匣子的技术一直是伴随着飞行安全控制的需求以及航空工业的发展而更新的,专家介绍,一般行业内比较认同将黑匣子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分为4代。 第1代黑匣子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在飞机设计试飞记录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化后的机载设备,仅能记录航向、高度、空速、垂直过载和时间等5个飞行参数,通过在金属箔带上用针留下划痕,反映数据变化曲线。 随着事故调查的需求愈加迫切,第2代在磁带上记录数据的黑匣子在1957年出现。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采用半导体记录数据的第3代黑匣子在1990年诞生。 而近年来出现的最新一代黑匣子进一步突破了传统功能,记录参数多达几千个,还可以记录视频信息,这就是第4代黑匣子,其对飞机日常维护的作用更加突出,并且能通过卫星等数据链实时或定期传输记录的数据。 千山电子的专家告诉记者,我国的飞行数据、座舱音频记录系统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际先进技术,目前产品发展也历经了4代,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 深海打捞黑匣子确实是困扰民航安全的一道难题。在一些严重事故中,黑匣子被损坏的事情时有发生。 大家都知道,一旦飞机发生坠毁,找到黑匣子对于事故真相的还原至关重要,专家说,除了靠黑匣子明亮的颜色和表面的反光胶贴进行人工搜寻外,主要有三种手段搜索黑匣子,即声呐(超声波)水下定位、无线电定位和卫星定位。 水下定位依靠的是黑匣子装有的水下定位信标,所有固定式(随飞机一起坠毁)的黑匣子都装有水下定位信标。水下定位信标是电池供电的水下声呐脉冲发生器,当信标上的水敏开关检测到信标浸入淡水或海水中时,启动工作,通过信标的金属壳体把频率为37.5Khz的超声波发射到周围的水域中,发射是脉冲式的,每秒一次脉冲。由于信标在没遇到海水前,电池也在慢慢放电,因此,信标内部的电池需要每6年更换一次。而信标一旦遇水开始发射超声波后,电池可保证连续工作至少30天,30天后随着电池电量耗尽,信号将越来越弱直至停止。信标本身要求能够承受较高的冲击,与黑匣子固定的牢固性也有特殊要求,在黑匣子进行模拟飞机坠毁试验时,一般会带上水下定位信标,试验确保黑匣子上的信标不会脱落。 此次马航失联飞机黑匣子的搜寻之所以历经坎坷,是因为虽然信标可以在6096米的深度内发出超声波,但只有在距离信标1800米-3600米的范围内才能够被仪器探测到。此外,海水的状态、周围的船只、海洋动物、石油管道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周围噪音也都会影响对信标的探测范围。由于信标的信号探测范围相对于浩渺的大海而言非常有限,因此,一般必须首先确定残骸的大致范围,然后再通过拖曳式声呐缩小定位范围,最后再使用带有方向性的水中听音定位器锁定黑匣子。 如果飞机坠入超过人工潜水深度的深海,就需要使用专门的搜索、打捞设备。比如,从船上放水下线控机器人,通过控制机器人所带的海底声呐扫描设备、信标方位定位器、深海摄像头进行定位,再用机械手打捞黑匣子。 黑匣子的海上打捞确实是困扰民航安全的一道难题。黑匣子水下定位装置的作用距离仅数千米,而且坠毁时容易损坏。据统计,1970年至2009年间,大型民用航空器公海坠毁的36起事件中,有4起未找到残骸,有9起未找到记录器,这些事故的原因至今无法查明。 除了黑匣子能在飞机事故后发出定位信号,民航还要求载客19人以上的飞机至少装备一台自动应急定位发射机(ELT),以便可以通过无线电和卫星发送遇险信号。由于目前民航客机普遍安装的应急定位发射机不具备自动漂浮和开机功能,如果飞机在水面失事,幸存人员来不及携带应急定位发射机,或发射机残骸没有分离并漂浮在海面上,ELT也就失去了作用。根据国际上的有关调查,在1997年到1999年间发生的335起飞机事故中,仅有96起接收到ELT信号,幸存率仅29%。 此外,虽然固定式记录器的坠毁幸存性能标准不断提高,然而在一些严重事故中,黑匣子被损坏的事情仍时有发生。国际上有一项权威统计,在陆地坠毁的飞机事故中,黑匣子的数据存活率为82%。 |
相关阅读:
- [ 04-14]马航客机搜索陷困局 黑匣子电量或已耗尽
- [ 04-14]马航客机搜索陷入困局 黑匣子电量或已耗尽
- [ 04-14]疑似黑匣子信号5天没动静 再无信号将用水下机器人
- [ 04-11]马航失联飞机黑匣子在几公里范围内
- [ 04-11]澳大利亚总理:马航失联飞机黑匣子“在几公里范围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