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不同层级公务员负荷相差巨大 基层“五加二”是常态

2014-04-15 07:23:5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基层公务员的“忙”与“茫”

各行各业都有“闲岗”和“忙人”,公众对公务员群体的质疑更多的是一种期盼

尽管两年前才进入昆明某职能部门,但现在微信朋友圈上已看不到张帆轻松的影子。2013年12月26日,她发布了一条状态:“作为一个现代文秘,你写得了材料开得了会,做得了接待喝得了酒,擦得了桌子拖得了地,然后最恐怖的事叫做: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情。”张帆说,年前那一阵几乎要忙疯了,加班成为常态,颈椎也出现问题了。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多是“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而基层公务员无非“中午一顿酒,下午犯迷糊,晚上接着喝,早上还未醒。”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广东、江苏、湖南、云南、宁夏、辽宁等地的近百位公务员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公务员工作负荷相差巨大。少数地方确实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甚至脱岗早退现象,但对大多数公务员,特别是广大基层公务员而言,“白加黑”、“五加二”才是真实的工作状态。

多位受访公务员表示,在一些舆论场中,仅仅因为少数公务员“不作为”行为被放大,大多数勤劳务实的公务员不得不“背黑锅”,导致公务员群体无论是“哭穷”还是“哭累”,都被贴上了“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标签。

“忙、忙、忙”

“每个单位情况不同,不能说没有看报纸喝茶的,但是绝对有很多很忙、很忙、很忙的。”谈到工作状态,宁夏一副处级干部李翔连用了三个“很忙”来形容。

李翔告诉本刊记者,他上班节奏很快,一般都按半小时划分工作任务,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计划,就要加班了。“最忙时,整整一年的周末没休息过。有时连续一个月每晚10点以后才能回家,最夸张的一次三天没合眼。”

昆明某基层办事处正科级公务员王文凯说,基层单位加班很频繁:周末开会、临时安排工作、出现大雨雪等极端天气都要值守。他算了一下,自己有1/2的周末无法正常休息,1/3的晚上有工作安排,加班时间超过2小时的占1/4。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公务员的工作强度在不同部门之间差别较大。政府办、县委办、组织部等需要统筹全局的部门工作量大、强度高。这些部门的公务员加班加点,忙得没有了个人生活的也不在少数。

粤东某市一名副处级干部告诉记者,在市委办工作时,他每天要处理上百份批件、材料,有时候拆装文件、材料的信封都要一小时。陪领导出席各种活动、调研,多的时候一晚上要赶四五个“场子”,见其他地方的领导或者企业家。

“干这个工作,手机24小时开机,一天到晚铃声响不停,最高峰时一天要接超过200个电话。即使每通电话只讲1分钟,也需要3个小时”,他说。记者注意到,他用的是一个老旧的诺基亚非智能手机,随身携带两块电池。

在调研中记者看到,越到基层和窗口单位,公务员的工作负荷越大、繁复程度越高。一个“操作层面”的公务员要做多少事,外界了解得并不多。比如,拆迁这个“天下第一难事”,一些地方都“承包”到了区县以下公务员个人身上,于是八小时之外的晚间家访做工作就成了“家常便饭”,很多人家要上门十几回甚至几十回。

再如,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如今大小城市都搞“网格化管理”、“干部下一线”,基层公务员清早戴着红袖章上街在路口维护交通秩序,高峰期过后又要挽起袖子进社区打扫卫生。还有逢年过节前去困难户、五保户家送温暖、做服务,整治违章建筑,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小摊小贩,特殊时期“特护维稳”……

“我们干的就是‘重点工作强度高、维稳工作难度高、经受考验风险高’的‘三高行业’”,多位受访基层公务员深有感触地说。

与庞杂的工作量相对的,是基层机构的“多合一”。特别是在乡镇一级,基层公务员多是“万能手”。曾在乡镇挂职的李莉告诉记者,乡镇工作量大、责任重、经常加班,“考核很多,计生、安全生产、财政、农村合作医疗,很多都是‘一票否决’,完不成任务就没钱发。”

镇江市委一位处长说:“我这个处现在是‘一人处’,处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都是我做,同时还兼任其他两个工作。每天‘脚不点地’从早干到晚也忙不完。”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一人处”在基层普遍存在,成为很多基层单位最头疼的事。南京江宁一位基层干部说,现在行政村合并,更加造成基层人手紧张,“我们也想像以前那样到群众中去,但现在管的地方太大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都忙不过来,实在是有心无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