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央行:优先满足首套房贷 银行表态根据要求制定细则

2014-05-14 16:29  张品秋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分享到:

昨天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央行副行长刘士余12日主持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及时审批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

银行“房贷荒”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没有放松的迹象。北京地区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已是最大优惠,二套房贷款利率至少上浮15%。专家指出,近期楼市量价齐降与银行惜贷、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有直接关系。

今天上午,多家银行表示,将尽快根据央行要求制定细则。

央行要求

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

官方消息称,央行5月12日上午约谈工、农、中、建、交等15家商业银行负责人,研究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进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二是科学合理定价,综合考虑财务可持续、风险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三是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四是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对住房贷款风险的监测分析;五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给予回应。

刘士余强调,个人住房贷款压单要控制,接单、审批后就要尽快放款。如果商业银行在房贷规模方面有诉求,可以找央行帮助协调各行际间的规模。

市场背景

“不赚钱”导致贷款难利率高

国泰君安分析师邱冠华分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资金成本上升,房贷按揭业务银行不怎么赚钱,很多商业银行虽名义上支持按揭,实际上已大幅收缩甚至暂停,导致近期社会怨言较多,故监管层督导召开了这次会议。

目前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贷发放情况比二三线城市略好,但仍难言宽松。平安、民生、花旗等银行自去年年底以来停止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其他一些银行不再接受公积金加商贷的组合贷,只做纯商贷。利率低的银行放款“蜗速”,审批后至少两个月才能放款,放款快的银行利率又比较高。

此外,近半年来建行、中信、招商、兴业等银行房贷政策调整频繁,有些银行的利率政策一个月内调整两三次。记者走访了几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只有建行和招商银行表示大部分首套房申请人可以得到基准利率(6.55%/年),其他各银行均需上浮5%(6.9%/年)至20%(7.8%/年)。

专家分析

存款增速放慢贷款投放受限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当前上海、杭州、重庆住房销售之所以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银行正在全面收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这就必然削弱住房买家的购买力,影响房地产开发商资金回笼,加剧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更为重要的是使得国内房地产市场预期出现全面逆转。

银行之所以惜贷,不仅因为房贷利润低,更主要的是存款增速显著放缓,限制了银行贷款能力。央行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6546亿元,其中,当月住户存款减少惊人的1.23万亿元,是此款项八年多来减少数额最多的一个月。

然而,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持续旺盛。《2014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4500亿元,同比多增338亿元,3月末增速为20.4%,已连续11个月超过20%。

银行表态

尽快根据央行要求制定细则

央行对个人住房金融的五条意见出台后,平安银行昨天率先表态,表示将会支持自住性住房的贷款需求,限制投机性住房业务,并将根据国家政策和银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房贷相关政策。

今天上午,多家银行的北京分行也表示将严格执行央行要求。中行称,会尽快根据精神制定细则,中行首套房贷一直没有停,二套贷款利率按照要求执行。中信银行表示,房贷业务一直是消费金融中的重点业务,不会停贷。兴业银行表示,房贷政策由总行统一制定,一直以来都在按照差别化利率政策执行,央行意见不会对业务造成太大影响。

记者采访发现,今天上午一些银行支行的个贷经理都被集中到分行开会,不再接电话。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位个贷经理表示,央行意见落地需要一个消化过程,购房人现在可以稍微等一等,等各银行细则出台后再申请贷款。(记者 张品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