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一场冬天里的“绿色革命”,让我国北方吃上反季节蔬菜,结束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致力于蔬菜大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带动千万农民走上致富路……他就是被称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的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初见王乐义,身板硬朗、皮肤黝黑,典型的北方农民。虽已74岁了,可他仍然闲不住,活跃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技术培训和道德讲堂上…… “要不是当年乐义书记带领咱种大棚,咱村咋能富裕起来嘛” 当年跟随王乐义试验冬暖式大棚的徐少华说,现在村里的一个蔬菜大棚一年能收入6万元左右。而上世纪80年代末,村民可不是这样念他的好。 1988年腊月二十八,常年在外贩卖蔬菜的堂弟王新民一头扎进王乐义家。“哥,俺常年在外,也没给你捎点稀罕物,送你这顶花带刺的黄瓜尝尝鲜。”王新民说,在寒冬腊月,这两斤黄瓜怎么也得20多块钱。 堂弟的这席话让王乐义心里咯噔一下。萦绕在他心头的怎样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问题有了答案:领着乡亲们搞反季节蔬菜。 当时在寿光,蔬菜大棚也不新鲜,但是得烧煤,生产一季蔬菜就得烧掉三五吨煤,且只能生产叶菜,不能生产像黄瓜一样的果菜。 乡亲们听说要建不用烧煤的冬暖式大棚,质疑声随之而来。种菜“老把式”也不信:“冬天光靠太阳晒就能把黄瓜、西红柿晒出来?能干这个的只有神仙!” “听着很刺耳,但事还得干!”王乐义说,当时开党支部会议,7个人有6个反对。“有风险的事,党员干部不上,谁上?”经过王乐义再三动员,终于定下17个大棚,全是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 要是在春节前产出黄瓜,就得在8月育苗建大棚。当时玉米再有一个月就收获了。在当地,杀青要遭老百姓戳脊梁骨。王乐义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长远,杀青。 1989年12月24日,三元朱村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开秤就是每公斤20元。 当时,参与种大棚的徐少华第一天卖黄瓜就纯挣1000多元。当时一户人家赚一年的收入也就千儿八百块。这一年,村里一下子冒出17个“双万元户”,最多的卖了3万多元。 “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可不分这村那村本地外地” 看着种大棚的村民把一沓沓钞票揣进腰包,当初反对的“眼红”了。第二年,村里有161户种大棚。干了一年,村里的存款达到128万元。在那个“万元户”都稀缺的年代里,这样的致富速度让三元朱村火了起来。 外乡人来看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想学技术,来找王乐义。可是,让王乐义没想到的是,村民也找到了他,“乐义啊,胳膊肘可不能往外拐。咱这技术三年之内可别外传,等咱村发了再说……” 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也来了。王伯祥说,乐义啊,你当村支书,为村民致富努力;我当县委书记,为全县百姓着想。技术能不能在县里推广? 咋办?“我不仅是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可不分这村那村本地外地。”王乐义说:“推广!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富。”王乐义跟那些反对的乡亲们说,推广技术,人家不得请你们当老师吗,到时候还怕再受穷? 随后县里成立了推广小组,王乐义在各个乡镇巡回指导。一年下来,他跑了4万多公里,有时候一天跑11个乡镇30多个村。那一年,全县发展5130多个大棚,当年增收6000多万元,而之前寿光的财政收入还不到8000万元。 自蔬菜大棚搞起来后,三元朱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有40多个国外专家教授来考察学习。王乐义最多一天接待了3000多人,两腮麻木,连张嘴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20多年来,王乐义带领技术人员毫无保留地将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推广到20多个省市区。“在村里,还建有蔬菜大棚技术培训中心,只要愿意来学,都是免费的。”村两委成员王保泉说。王乐义只有一个想法:当好推广大棚的技术员,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 “我深知知识的重要,得给孩子们创造好的读书环境” 从当上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就和村民“约定”:不吃喝百姓一分钱的东西。 “不仅如此,乐义还常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做公益事业。”王保泉说,这些年来,王乐义领过的奖金不知道有多少笔,但花在家人身上的只有一笔:1990年,王乐义领了400元奖金,正准备交给集体,从不开口的老伴梁文荣开口了,“先别捐了,我想买个三轮车。”除了这笔,王乐义的奖金基本上都给村里的老人或捐给学校了。 注册“乐义”牌商标后,来找王乐义合资合作的人很多,他也定死了一条规矩:分红归村集体,个人一分钱都不要。 “就读了4年书,我深知知识的重要,得给孩子们创造好的读书环境。”王乐义说,我们的事业怎么才能传承下去?得教育年轻人、引导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建起乐义实验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德育宫,还设立奖学金,对考上大学本科的孩子一次性奖励1万元。 有人问,乐义,你身体不好,还这么卖命干,到底为了啥?他只有一句话:“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更要报党恩。”1978年,王乐义患直肠癌,为了救活他,县里从党费中拿出6000元钱给他做了手术,这个恩情他始终不敢忘…… |
相关阅读:
- [ 03-18]山西省委书记:想起贫困农民生活境况就夜不能寐
- [ 11-08]获王岐山好评 邱县欲令反腐漫画产业化致富农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