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控制污染重点制定治理措施 天津PM2.5浓度同比下降

2014-06-20 22:33:43 郭文生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天津市环保部门日前公布的监测数据表明,今年1月~5月,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为89μg/m3,较去年同期下降12.7%。这说明,从去年10月18日天津市部署启动“美丽天津·一号工程”至今8个月时间,清新空气行动所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正在初步显现。

全面实施一号工程

为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再现蓝天白云,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治理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铁腕依法治理环境违法行为。

2013年10月18日,天津市开始全面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将治理大气污染的清新空气行动列为一号工程的首位工程。根据大气污染源构成特点,以控煤、控车、控尘、控污、控新建项目污染“五控”为重点,制定了66项综合治理措施。

截至2013年年底,天津在控煤方面,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完成陈塘庄热电厂煤改气工程建设,改造燃煤供热锅炉,加强煤炭经营使用监督管理,提高煤炭质量地方标准;在控车方面,淘汰7.2万辆黄标车,供应国四标准汽油,新增环保公交车2000辆,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在控尘方面,开展扬尘专项治理,对中心城区拆迁工地实行地图动态监管,机扫水洗作业率提高到61%以上;在控污方面,完成183项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淘汰140万吨炼铁、229万吨水泥落后产能,搬迁关停了一批污染和危化企业;在控新建项目污染方面,对污染环境、排放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同时,坚持“铁腕治污”,共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5起,依法处理违法人员96人,关闭污染企业669家。

启动万企转型升级

今年,天津市在主要做好“五控”的基础上,确定325项大气污染防治任务,重点推出一套“组合拳”,力求标本兼治,努力改善空气质量。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流程、定考核原则,把全市防治大气污染任务按照网格细化到区县、街镇乡、社区和村庄,四级网格共8000个,责任分解涉及到2.4万余人,切实做到“三无三清一落实”,即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分清责任、理清边界、厘清任务,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启动实施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从今年起到2016年,利用3年时间,对1.3万多家存在“散、弱、低、粗、污”问题的中小企业实行转型升级。通过改造提升、产业转型、关停重组、载体升级等多种方式,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实现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就业不减、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等目标,企业整体效益提高50%以上。今年完成5000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任务。

实行机动车限行管理。从今年3月1日起,天津及外埠牌照机动车在外环线以内道路实施按车牌尾号区域限行交通管理。年内再淘汰14.3万辆黄标车和老旧汽车,供应国五车用汽柴油。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今年3月1日,《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明确了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对山、河、湖、湿地、公园、林带等重要资源实行永久性保护,核心区、控制区总面积达到2980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总面积的25%。

大幅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今年7月1日起,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化学需氧量4种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平均由每公斤0.82元调整为7.82元,并按梯次实行差别化收费,污染越重、排放越多,收费就越高。收取的排污费增量部分全部用于企业环保技术改造。

今年5月底,天津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精神,进一步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扩展到12项措施,涉及重点行业整治、清洁煤替代、机动车尾气治理、电动公交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扬尘等面源污染治理、依法治污、科学治污、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万企转型升级、资金使用和生态补偿、治污责任落实等方面,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综合防治大气污染。 ◆记者郭文生 见习记者任效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