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0月23日电 (记者 徐杨祎)“在灾害发生后,应该是‘自救’、‘互救’、‘公救’三种救援模式一起进行,而民众首先应该做的是自救。”中国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23日在成都表示,“自救”、“互救”、“公救”三种救援模式同时进行的理念需要更广泛地在社会进行推广。 中国(成都)国际防灾·减灾高峰论坛当日在成都举行,包括闪淳昌在内的多国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围绕国际国内防灾减灾前沿理论和技术,通过交流互动方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及解决方案,推动西部地区完善科学管理应急救援体系,探寻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的应急体系之路。 闪淳昌在主题演讲中还指出,灾前的预防比灾后的救援重要也更经济。“我们应该转变思维,以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为主线,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效率为核心,要由举国救灾向预防灾害转变。” 闪淳昌强调,民众应该转变固有思维,在灾害发生时,不能一味地等待政府的救援,而是应在第一时间自救。“国家地大物博,政府的救援再快也是需要时间才能抵达灾害发生地,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作为论坛举办地的四川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形地貌特殊、复杂,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仅2013年四川省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61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36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453亿元人民币。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徐浩良亦表示,不仅四川,亚洲是世界上最易受灾害影响的地区,在过去十年里,平均每年都会有超过6.5万人因灾死亡,并有大约2.2亿人的生活受到灾害影响。 徐浩良认为应该把中国现在的防灾减灾经验分享到亚洲其他国家,这些经验能够帮助到他们减轻本国灾害风险,增强防灾备灾的能力。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旗舰出版物《2014人类发展报告》。该报告题为《促进人类持续进步:降低脆弱性,增强抗逆力》,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脆弱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抗逆力的建议。(完) |
相关阅读:
- [ 10-20]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二十二号 用于国土资源普查等
- [ 10-10]天灾难免,防灾减灾有规律可循
- [ 08-05]“事后”救灾不忘“事前”防灾
- [ 06-21]中希将成立政府间海洋合作委员会
- [ 06-14]两岸盼共建气象常态化合作机制防灾减灾
- [ 06-12]李义虎:加强海峡两岸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 06-12]两岸专家在厦门研讨海峡气象防灾减灾
- [ 05-26]福建厦门基层社区组织归侨侨眷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 [ 05-15]群裕社区成漳州首个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