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时政】奉法者强,则国强
2014-10-29 17:31:27 来源:子曰师说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子曰师说 林海燕 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落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回顾17年来中共中央全会对于依法治国的表述,可以看出,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治体系在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在逐步推进: 1997年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五大报告强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高度,指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倡“法治治国”。 此次的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将开启当代中国走向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新时代。 “任何一套制度背后都有一套价值体系,要使这套制度能够很好地运行,必须使其背后的价值体系得以完善。现实生活中,我们多是看到了制度文本及其执行机构,很少观察人们对于这些制度文本的态度、心理、趋向和取舍,而这是非常重要的。”建设法治中国,弘扬法治文化,不仅需要深刻领会现代法治精神,也有必要好好回顾一下中国法治的历史,用历史眼光理解法治,以人文素养把握法治规律,将法治理想建构在厚重的中国历史和崭新的社会风貌之上。 翻阅我国传统的典籍可以发现,“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了。《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当时的“法治”均指以“法”来进行统治。而对“法”的认识也早有论述: 《尚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易传》:制而用之为之法。 《墨子》: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大戴礼记·礼察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相关阅读:
- [ 10-28]国学与文化产业研究论坛召开
- [ 10-21]国学经典的价值
- [ 10-21]福建师大学子西湖公园举办汉服国学展引围观
- [ 10-14]【国学与时政】不知来 视诸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有感
- [ 10-14]【国学与时政】以史为鉴 文化自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