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2014至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2014-12-08 14:21:27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5年,经济转型承上启下关键年

2015年至2017年将是宏观经济运行的艰难期和下阶段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期,2015年房地产调整的幅度依然在可控区间之中,中国外部不平衡的调整触底回升,地方投资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部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幅度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冲击,金融改革将与“强监管”一起来推动中国“去杠杆化”,中国整体性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强监管”+“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将在2015年进一步实施

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推进的关键年,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步入“攻坚期”的一年。新常态的4个典型特征将进一步持续,2014年出现的4大新因素还将进一步扩张,宏观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各类参数可能出现更多的变异和超预期的变化。增速的持续下滑、结构的持续调整、房地产进一步的周期调整以及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决定了2015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新常态中最艰难的一年。

1.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引领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按照时间表全面展开经济领域的大改革,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将对传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模式带来深度冲击。2015年至2017年是宏观经济运行的艰难期和下阶段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期。

2.房地产将在政策常态化之后步入全面调整期,其调整的路径和幅度将成为2015年宏观经济景气的焦点。但由于房地产参数没有全面恶化,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空间依然较大,2015年房地产调整的幅度依然在可控区间之中。

3.“新平庸(New Mediocre)”与“大停滞(New Secular Stagnation)”的世界经济格局将有轻度改善,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稳定的基础,并使中国外部不平衡的调整触底回升。但相对低迷的出口增速依然将对内部不平衡的调整带来持续压力。

4.地方政府在新《预算法》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地方融资平台调整和剥离、土地市场低迷以及考评体系进一步改革等因素的作用下将面临进一步的财政压力,地方投资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5.部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幅度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困境”、“银行呆坏账上升”、“失业问题显化”以及“第三产业景气状况的下滑”将在新常态的新阶段出现。

6.金融改革将与“强监管”一起来推动我国经济“去杠杆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不仅对于宏观经济景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去杠杆化”得以推进的关键。

7.投资下滑幅度的加大、消费的持续疲软、去杠杆和去产能的进一步实施,以及输入性通货紧缩的压力进一步强化,不仅将导致2015年GDP增速的回落,同时使中国整体性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

8.“强监管”+“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将在2015年进一步实施。改革的顺序对于宏观经济的短期运行依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2014年GDP持续回落的基础上,2015年GDP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预计2014年GDP增速为7.41%,2015年GDP增速为7.18%,经济回落幅度达到0.23个百分点,较2014年的0.26个百分点有所收窄。

政策建议

2015年将延续2014年新常态的运行逻辑,但“大改革”与“大调整”的全面展开,将使2015年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一方面要配合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不宜采取强刺激;但另一方面也需要针对一些风险点和变异点,采取相应政策预案,强化底线管理,适度调整宏观政策的定位。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依然应当采取“均衡取向”,而不宜采取“唯增长”或“唯改革”的取向。2015年政府的目标应当是在坚守底线管理的同时,全力推进2014年已经开启的“大改革”与“大调整”,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变异点作出充分的政策预案。

第二,积极破除各种“数字教条”,一方面不宜过分看重传统宏观经济目标的设定,另一方面也不宜过度大幅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应当在不断试探底线的过程中来逐步修正各种政策变量。

第三,要防止把“均衡取向”等同于“中庸取向”,尤其要防止利用“稳增长”的借口使改革和调整流于形式。“均衡取向”的本质是在强调底线管理基础上的“改革取向”。

第四,“改革取向”在底线管理约束下还必须强调改革的逻辑。不同改革的顺序和组合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是不同的,对于底线管理的冲击是不同的,所需要的宏观经济政策配合也是不一样的。

第五,为配合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的政策取向是2015年财政政策的定位。加快推广PPP(公私合作)和市政债等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在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基础上,缓解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与债务高企所引起的融资能力下降间的矛盾。

第六,“稳投资”在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中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关注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滑的情况,并适度加强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公共投资的力度,但另一方面必须转化投资的主体和投资的领域。一是应当进一步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各类政策;二是公共投资应当强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第七,为了防止消费下滑,进一步出台各类新促进消费的政策十分必要。通过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方式保证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相对稳定,通过提高公务员工资来推动中国居民收入占比同等重要。

第八,通过“社会政策托底”,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降低社会对刺激政策的依赖。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刘元春 闫 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