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被捐助第一人张胜利:我的女儿叫张希望 25年前,还只有13岁的张胜利,最早发出了求救信号,“一不小心”成为了希望工程被捐助的第一人。如今,他已经是河北涞源东圃团中心小学的副校长,而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张希望,也有一段小故事。 当年,自己的女儿还未出生,正巧,《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焦波来到河北涞源去采访张胜利。聊到将出生的孩子,张胜利说没起大名,要是个闺女就叫苗苗,儿子就叫壮壮。焦波听闻,开口建议,既然你是希望工程资助的第一个孩子,你的孩子就叫张希望怎么样。那一刻,张胜利豁然开朗。他说,因为有希望工程我才有的希望,然后希望工程资助我改变我的命运,然后我才能成家才能生子。所以,张希望这个名字是极具有意义的,因为她意味着着延续希望! 青基会副秘书长王旭东:不允许这个事业有一点一滴的错 希望工程走过25年,其实也遭遇不少危机和质疑,比如2000年,上海的一家公司发现,自己捐助的几位学生的感谢信经是假的。对此,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处长王旭东回应,当时这件事确实震动不小。但事后查明,实际上是一年级的同学,在回信的时候,由老师代写的,因此,八个同学的回信内容全是一样的,就寄给到一个捐赠人手里。之后,捐赠人去调查,发现了这样一个事情。 王旭东表示:希望工程确实出现过类似的一些事件。一方面,公众对公益事业非常的有热情,因为倾注了自己的爱心,所以不允许这样一个公益事业,哪怕有一点一滴的错。这个实际上我就要讲到我们公益事业的公信力。那么做好公信力,一个是充分的信息披露,就是你做的什么,一定要对社会,不光是对捐赠人,还有要对广大的社会去披露。不光是要有结果的披露,还要有过程的披露。所以我们的基金会一直在努力,就是过程的披露。什么叫过程的披露?比如我们不光要告诉捐赠人你捐的钱我们资助了多少孩子,还要向公众交代是如何、用什么样的标准。不光要有结果的披露,要有更为详尽的过程的披露。第二,我们公信力的建设,要有公民的参与,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公众对公益组织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我们知道世界上只有抽象的对象是最完满的。 我们原来老说我们希望工程,这个有千分之一的差错的话,可是落到哪个捐赠人的身上就是百分之百。就是说对待"希望工程"的这一块,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一点错都不能出。公众参与方面,我们希望公众都来参与。比如我们在救灾的当中,大家都在捐款,很快对吧。在我们的板房还是救助孩子,这个我们项目执行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把捐款部请过去。包括有一些捐赠人,就是,他可能也不是企业,就是在社会公众这样人的小微捐款者,就让他们去监督我们这个过程。 |
相关阅读:
- [ 10-19]北京希望工程20年募款物7亿 资助学生达15余万
- [ 09-14]希望工程20年回访:再难也不能让这里的孩子没学上
- [ 08-09]希望工程发出"集结令" 资助鲁甸重灾乡镇大学新生
- [ 03-22]上海老人卖掉自住别墅 向希望工程捐款两千万元
- [ 03-22]上海老人卖掉自住别墅 向希望工程捐款两千万元
- [ 04-21]希望工程雅安紧急救灾助学行动启动
- [ 10-07]贵州山区希望工程受益学生历时20年生活仍贫困
- [ 09-11]80后女支书请缨进穷村 申请希望工程资助遇车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