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公车改革仍有细节待完善 地方车改应多元化
2015-01-06 22:09:3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周艾连 |
分享到:
|
各地情况不同 地方车改不能“一刀切” 2014年底,在中央层面传出公车改革的好消息,一些地方党政机关改革取得进展的消息也纷纷传出。专家认为,中央先行改革能起到示范效应,但同时各地区情况差异大,落实改革更需要创造性。对于多出来的公车如何处理、补贴标准如何制定,以及公车取消以后公务用车的社会化服务规范怎么制定,这些车改的重要内容,各地都应结合实际进行探索。 2014年初,江西省新余市开启公车改革工作,陆续将全市八成以上的公车公开拍卖。保留下来的130多辆公车均由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管理,统一安装有明显标识的号牌和GPS定位系统,防止公车私用。县级(含县级)以下公务人员用车实行市场化提供。同时,新余市以公车改革为契机,清退了1500多名政府临时用工,其余的通过劳务派遣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解决。 新余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车改办副主任傅水珠说,“经过仔细研究,新余车改力求以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公务运行效率为前提。远近结合,按市域内和市域外划分,采取货币化与市场化相结合方式保障。当工作人员到市域内公务活动时,统一使用公务用车改革市民卡,不能变现。当需要到市域以外公务活动时,鼓励使用社会公共交通,将按出差规定报销。而且补助有上限,市域外单次补助不得超过200元。” 不过,在新余有些基层干部也反映公车拍卖后,公务用车改成租车,但成本比以前使用公车时还高。进行生产安全检查、基层走访等工作也多是开私家车,路况差、车辆受损严重,维修费用也较高。长此以往,一些乡镇干部可能会减少外出,影响其了解基层实地情况。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说,公车改革要避免“一刀切”。 有些岗位平时外出公务活动不多,是否可以不给或少给补贴。而一些县乡干部,辖内动辄几百个村子,如果公务用车配备不灵活有可能影响日常工作。公车改革可能沦为官员不勤政的借口,有很多事不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需要干部下基层,到群众中间去了解情况。 汪玉凯表示,地方政策有很大的灵活性,一定要结合实际,给地方充分的自主权,改革才能既成功又有成效。各地做法会有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必须既要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不造成三公消费的巨额开支,也不影响工作的效率。 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安森东也表示,各地要创造性地落实改革内容。改革方案中,只提出地方及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缘地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和150%上限要求,而对这块“蛋糕”的切法各地可以不同。比如可以考虑拿出一定比例(如10%)作为公共统筹部分,用于保障频繁出勤或支持特殊岗位公务出行的津贴。 与此同时,安森东表示,公车改革要充分引入市场化机制。如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与租车公司合作,让其提供公务出行服务,在过渡期防止腐败的同时保障公务出行。关键在于市场化服务会产生相应费用,这些费用必须通过公务交通补贴来支付。 |
相关阅读:
- [ 12-21]中国网事:九大关键语透视2014经济新常态
- [ 12-09]中国网事:聚焦“复旦投毒案”二审三大辩论焦点
- [ 12-04]中国网事:中小学晨读宪法参差不齐 竟有教育局说"不知道"
- [ 11-13]中国网事:河北“亿元贪官”为何能贪这么多?
- [ 11-06]中国网事:部分领导“四体不勤”,百姓反感哪些“特权服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