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办文化 构建公共文化新格局
2015-01-31 13:30:2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活动远不止你看到的这些。”中坝社区“妈妈家”项目负责人舒畅介绍,这里还有儿童早教、青少年社区素质课堂、老年保健养生课堂、家庭读书会、周末亲子厨房等常规活动,每个月组织邻里开心换房、邻里爱心帮、邻里才艺大展示等各种社区活动。 社区居民吴素霞自“妈妈家”成立就经常前来参加活动,现在“她的羌绣水平已经能当师傅了”。目前,“妈妈家”的服务范围已经超越了中坝一个社区,服务的市民达到2万人之多。 “政府给‘妈妈家’免费提供活动场所,代缴水、电、网等费用,并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妈妈家’支付一定的费用。”青羊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杨喆话锋一转:“关键不在于政府花钱的多少,而在于通过将社会力量引入公共文化建设,办成了政府一直以来想办而办不成或办不好的事情。” “社会力量像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毛细血管,帮助政府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国家为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近些年投入巨资在全国农村兴建了60多万个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然而,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并不高。 成都市大邑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奇以该县200多个村的农家书屋为例介绍说,这些农家书屋有的建在村干部家里,有的建在村委会,没有一个是专人管理的,非常不方便村民借阅。有的农家书屋建成后,甚至把门一锁了事。现实中,“很多农家书屋里的书都躺在那里睡觉”。 成都市“3+2读书荟”的介入,一下子让大邑县的农家书屋热闹起来,也唤醒了沉睡的图书资源。 总部设在大邑县杨古镇的“3+2读书荟”,是一个民间公益阅读推广机构和知识分享平台,它以“互助式公益”和“书馆+志愿者+读书荟”的模式,积极推动乡村阅读活动。 “3+2读书荟”,目前自办7家书馆,托管2家农家书屋。托管农家书屋后,“3+2读书荟”首先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保证农家书屋的大门随时为村民开放。 “此外,我们还努力推进农家书屋的规范化,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据“3+2读书荟”负责人李佳介绍,他们接管农家书屋后,为每一册图书都分门别类进行了编号,以方便村民借阅。他们还让各农家书屋和书馆之间的图书流动起来,彼此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为了普及知识、指导村民的阅读活动,他们定期在各农家书屋举办知识讲座和各种读书会。“3+2读书荟”,像一条鲶鱼,把大邑县的乡村阅读环境,一下子搅动了起来。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3+2读书荟”自办的各种书馆,跟农家书屋和乡镇文化站一样,完全向社会免费开放,而且设施更齐全,阅读环境更好,这在农家书屋和乡镇文化站之外,进一步增加了乡村图书资源的供给。 |
相关阅读:
- [ 01-28]财政部将继续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
- [ 01-26]四部门回应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热点问题
- [ 01-14]《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印发
- [ 10-13]文化部对账盘点2014年36项53条改革任务
- [ 08-12]中央财政下达49亿助博物馆等免费开放
- [ 07-22]俞正声主持全国政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并讲话
- [ 03-05]民生新起点:拆掉公共服务的篱笆墙
- [ 02-25]全国2500座博物馆免费开放 更多文物受法律保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