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多年前,南朝人宗懔在他的《荆楚岁时记》中这样记述当时的“春节”习俗活动: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文中提及的椒柏酒、桃汤、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敷于散、却鬼丸、仙木等,均是当时最为常见的春节习俗物品。然而在今天,它们早已淡出春节生活,如果不做解释,人们甚至不知道它们到底为何物。 今天人们怎么过春节呢?红包在微信“朋友圈”里扩散,网络上采购年货,用支付宝发压岁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和过年的习俗也在变化,而这正是时代变迁在年俗文化上的投射。 传统年俗文化的旧俗式微 且不说我们对1400年前的年俗活动已经十分陌生,就连小时候我们曾经经历的年俗,现在也开始离我们远去。 传统年俗中,进入腊月二十三就算开始过年了。这一天,俗称“小年”,传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为了让灶神在天上多说自家的好话,各家都会在这天祭拜灶神。随后,二十四要掸尘扫房,二十五要推磨做豆腐,二十六要杀猪割年肉,二十七要宰年鸡、赶大集,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二十九要上坟请祖上大供。忙了那么多天,过年该准备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大年三十,全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并一起守岁到凌晨,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大年初一,最主要的是拜年活动,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随后,从初二到正月十五,每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传统年俗中也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定。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年才算过去。由于地域差异,从小年到正月十五,不同的地方在过年的习俗可能略有差异,但无一例外都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不管平时人在何方,过年期间,大家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家人,每天在一起吃饭、聊天、玩耍,热热闹闹,快快乐乐。中国人最重视的人伦亲情,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中国的传统年俗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过年期间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敬天拜地,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就连封建社会的皇帝,每年也都十分重视这项活动。中国的农耕社会漫长而稳定,因此传统的年俗历经千年也未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在社会心理层面和传统文化层面,都打下了深刻烙印。 历经千年不变的传统年俗,到了20世纪中后期迅速式微甚至很多年俗活动已经消逝,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把传统年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现在的“80后”“90后”,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他们对于“祭灶神”这一年俗活动的印象都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在鲁南地区,过年有蒸馒头的习惯。10年前,每逢过年,在当地还能看到家庭主妇忙碌着和面、醒面、蒸馒头。可最近10年来,当地人过年几乎没有再用手工方式蒸馒头的了,全部是买机器做的。当地人说,买机器做的馒头省时又省事,大冷天做手工馒头费时又费力。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过年的假期安排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做喜欢的事,哪怕是睡上一整天。 |
相关阅读:
- [ 02-11]镇江打酱油年俗值得研究
- [ 02-17]网络时代会冲击传统年俗吗
- [ 02-08]年俗式微年味仍在代代相传
- [ 02-06]初六走马观花雨中行 参观年俗品鉴旧时味道
- [ 02-06]初六走马观花泉州雨中行 参观年俗品鉴旧时味道
- [ 02-05]在美华人孩子春节有“礼” 收小面额红包品年俗
- [ 02-04]传统年俗既要继承更要创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