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未来大战略和经济新引擎

2015-03-10 12:59: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陈晖  
分享到:

3.我国如何发展互联网+工业?

互联网+工业,即工业互联网。有关工业互联网的内容,应该是2015年发展的重头戏之一,可以视为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升级版(姑且命名为世界工厂2.0)。作为报告多处着重强调的领域,报告有如下表述,例如:

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工信部长苗圩在3月6日的中国电子报采访中指出: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

工业互联网即工业4.0,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更宽广的技术选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能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

做好工业互联网发展呢?工信部长苗圩披露,当从两个方面切入:第一个方面,智能制造。第二个方面,就是把互联网引导工业企业、工业行业中去。智能制造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主攻方向。

201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机器人方面国产机器人占到45%左右市场份额。

现在,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也已经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工业博览会。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组织论证工业互联网整体的架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工信部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纲要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个纲要的主要内容大致是几个方面:第一是强调创新驱动,第二是质量为先,第三是绿色发展,第四是结构优化,第五是人才为本。通过这十年的努力,我们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从这些线索来看,政府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升级,已经安排在日程之中。

我国如何发展互联网+农业?

农业也是政府报告的重点内容。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有关农业互联网的内容,也是2015年重点强调的领域。报告提到:“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所谓现代农业,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即农业互联网,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

现代农业是以互联网经济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是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产销互联网化经营的农业。可以狭义理解为信息社会高度发达国家的农业模式。

钛媒体作者张笑容提出,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1.0小农阶段、2.0机械化阶段、3.0精确化阶段、4.0智能化阶段。在互联网技术的改造下,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由1.0和2.0向3.0演进,农业互联网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一次农业生产力革命。

因为互联网的渗透,农业生产力的三要素均已发生变化,昭示着中国农业正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酝酿一场深刻的变革。党中央和政府连年出台利好政策,政策红利不断。网络巨头企业谋求新增长,投入巨资开发三农市场。我们认为,2015年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农业互联网是潮流所在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农业互联网已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期,在政府强力扶持之下,基础设施、技术积累均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农场,经营7万亩玉米,从种植到销售,仅需要3个人,而在我国黑龙江,仅种植就需要1000人左右。

相比之下,空间巨大。关于农业互联网的基本情况,可以参考中信证券2月报告《见龙在田—2015年我国农业互联网发展研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