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财政补贴不能成企业的“偏饭”
2015-03-16 07:16:4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公开透明选项,动态跟踪问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那么,财政资金应该补贴哪些领域和哪些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 “‘外溢’效应程度越高、范围越广,越需要补贴。比如,一些基础研究和发明创新活动,包括清洁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可为社会和整体经济带来收益的活动,政府可以采取补贴方式予以支持。”王雍君表示,目前我国财政补贴主要投向中小企业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科技创新产业,涉及包括国家重大专项配套资金、国家产业振兴预算内的专项补贴等。 投向新兴产业以及与民生紧密相关行业,这些领域的补贴可以起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帮助一些成长中的新兴企业完成转型升级。而对于那些没有实质性经营的企业和产能过剩的行业,就应当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金配置。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现在财政补贴的整个评审过程都是封闭的,最后哪家企业评上了,怎么评出来的,谁都不清楚。今后可以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来申请,申请和评选过程公开透明,甚至可以采用电视直播或者全过程网络公开披露的方式,看看专家都是怎么来选企业的,这样能防止暗箱操作和寻租现象。 “对获得补贴企业,还应当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及时评价补贴资金的使用效果。” 白景明说,现在政府对拿到专项补贴资金的企业缺乏跟踪问效,补贴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取得了什么效果,没人知道。企业领了财政补贴,政府部门就要负责到底,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分阶段评审专项成果,让补贴和评审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财政补贴不“打水漂”,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白景明建议,有些补贴资金是打破区域来分配的,政府部门之间应尽快实现信息共享,包括工商、税务和海关这些跨部门的信息,也包括各省市跨区域的信息,这样可以更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准确核定企业是否具备获取补贴的资格。比如,企业若存在偷税漏税,当然就不能享受财政补贴。 |
相关阅读:
- [ 03-16]人民日报刊文:资本主义有反生态的一面
- [ 03-12]人民日报海外版:请黎良明秘书长自重
- [ 03-11]人民日报:腐败不是发展的“润滑剂”
- [ 03-10]人民日报:政治生态如何“山清水秀”
- [ 03-09]人民日报快评:为“吴波精神”点赞
- [ 03-09]人民日报评论员:共担促进男女平等的责任与使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