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效应显 清明祭奠多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清明采访见闻 清明,南京,阴雨连绵。 手捧菊花、重温历史、沉痛悼念……在这个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如流的参观者和悼念者。据统计,进入4月纪念馆日均参观和悼念人次近5万,清明当日高达11.2万人次,创下历年新高。 “哭墙”前的悼念 5日早晨,飘零了一早的细雨忽然停了。 “亲爱的妈妈,儿子和家人现在过得很好,你安息吧!”8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跪在纪念馆的“哭墙”前,边流泪边向母亲告慰。 这是首个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个清明。 3月31日至4月5日,记者连续6天在纪念馆采访。尽管上午8点半才正式开馆,但每天不到7点,纪念馆1号门前便排起了长长的参观队伍;由于前来祭拜的人数太多,哭墙前的鲜花必须每隔两小时就清空一次。 前来参观的游客,或在史料陈列馆感受这场人类的浩劫,或在公祭鼎与和平大钟前留影纪念,或在万人坑遗址和祭坛为死者默哀。今年一季度纪念馆已经吸引了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新疆等26个省区市80多个城市的团队前来参观悼念。 4月2日,扬州树人中学的师生参观结束后,在祭奠广场的集体宣誓声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该校一位班主任老师介绍,清明期间集体参观,就是为了让大家实地接受历史教育,更深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公祭效应促观众激增 “这是国家公祭日带来的效应。”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尽管去年因筹备公祭仪式闭馆一个月,但全年参观人数仍然超过8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今年一季度,参观人数达147.9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一倍。 参观人数的跳跃式增长,进一步表明公祭日的设立深得民心,高规格的公祭仪式产生了极强的正能量,促民众回溯历史、不忘屈辱。 南京中旅导游吴丹丹告诉记者:“公祭日大大提高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普及程度,以往一季度是淡季,但现在‘淡季不淡’;游客们过去‘到此一游’,现在常会不断提问。” 国家公祭的举行,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首个公祭日以来,美国、日本、韩国、捷克、新加坡等52个国家和地区的4210人次国外公众前来参观。其中,日本团队有9个。 17岁的日本高中生横山贵大说:“中国的国家公祭日让很多日本年轻人第一次听说了南京大屠杀。我到这里看到了实物和史实,心里深深地刺痛。” 4月3日,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参观了纪念馆。他在留言簿上留言道:“永志不忘。避免此类大屠杀在未来再度发生。向受害者致意!”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4月3日,日本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植树访华团第30次来到纪念馆举行植树悼念活动,表达日本国民对侵华战争的反省和忏悔。年龄最大的团员已经83岁高龄,最小的刚满18岁。 据悉,30年来已陆续有1000多名日本植树访华团友好人士在南京种下5万多棵象征着和平的友谊之树。而访华团中的团员也是一代代地传承:冈崎嘉平太先生去世了,他的妻子、儿女手捧老人的遗像,接着来南京赎罪。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无论对英烈还是遇难同胞,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朱成山说,无论是日本植树访华团的赎罪传承,还是中国人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记忆传承,都要靠一代一代人身体力行。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重温残酷的历史,才会愈加珍惜和平。将反对战争的记忆延续下去,才是对逝去同胞最好的告慰。(记者蒋芳、蔡玉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